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1 道试题
1 . 下图为从沉船“丹东一号”打捞上来的瓷盘底部文字复原图,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证实;“经过长达3年的水下考古,‘丹东一号’就是当年沉没的致远舰。”该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甲午战争中的(     
A.丰岛海战B.旅顺口之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之战
2 . 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邃尔败亡……在历史,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2022-02-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积极开展“修约运动”,废除幕府时期和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实现了与西方的平起平坐。而洋务运动时期的清政府却没有提出修约和废约的要求,抱定的目标依然是“以夷制夷”。这反映当时清朝统治者
A.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B.缺乏世界的观点看变化
C.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对资本主义列强抱有幻想
4 .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B.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C.《资政新篇》提出的主张D.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文化
2022-02-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某一条约内容时的摘录表,该条约的影响是(     
现今中国已通商口岸之处,应准备添设下开各处……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2-02-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七个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下列材料中的“孩子”被“夺走”是由于
A.鸦片战争领土的丧失B.《马关条约》的签订
C.中法战争中国的战败D.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
7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1次组卷 | 139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蒋廷黻的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说的三次战争的名称及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上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
9 .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
A.《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70年代,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奏请解除内地居民渡海赴台的禁令,广招人众“刊林木”“焚草莱”;福建巡抚丁日昌亦上奏,建议“将轮船、电线、练兵、购器、开矿各事分投速办”。上述奏疏主要着眼于
A.增强台海地区的防务力量B.调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加速台湾洋务运动的发展D.缓解日趋严重的人口压力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