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除北京同文馆外,1863年清政府开办上海同文馆,1864年开办广东同文馆,后来又分别增设东文馆、普(德)文馆,开设西学课程,以学习外语为主,以满足中外交涉的翻译需要。这表明(       
A.晚清士大夫思想开始觉醒B.近代外交理念已经确立
C.清政府逐渐融入西方世界D.新旧理念冲突不断加剧
2024-02-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权利……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引自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1872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及“官督商办”之建议。
2024-02-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自古以来,边疆地区的稳定关系着我国国家的统一与安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针对北边的蒙古主要以防御为主,通过九边军镇、关西羁縻卫与西番诸卫的军政设置,既做到了有效的“御蒙”,又做到了适度的“抚藏”;而针对西南藏区则以安抚为首要任务,通过对汉藏茶马贸易的控制,对西番入贡者的厚赏以及对藏区僧俗势力的封授,明朝中央政府对藏区的安抚使得藏区僧俗甘心事明。

——方泽《明朝“抚藏御蒙”政策研究》

材料二   自乾隆收复新疆后,清廷内部就已有部分大臣对新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直言“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认为新疆失守如同人断了手臂,于大局无碍。陕甘总督左宗棠从新视角出发论述了新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袁小燕《晚清边疆危机下的“海防与塞防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以明朝中期的史实加以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央政府对藏区的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清政府当时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2024-02-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陕甘总督左宗棠有感于单纯从上海采运洋枪洋炮运道太长、费用太巨,于1873年创建了兰州制造局,延请广东、浙江等地的工匠仿制西方新式枪炮及其配套弹药,使兰州变成了一个积蓄军火的大本营。兰州制造局的开办(       
A.有利于平定西北边疆危机B.奠定了西北近代化的基础
C.改变了西北地区经济结构D.促进东西部经济交流发展
2024-02-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洋务新政时期,冯桂芬对“师夷长技”唯在“技”有所发展。他在《制洋器议》中指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力、军民不隔、名实相符“不如夷”的地方,但认为解决之道“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 由此可知,冯桂芬(     
A.重视军事和民用工业的结合B.以自强求富为新政目标
C.坚持向西方学习各方面知识D.没有摆脱其阶级的局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72年,李鸿章奏准设立轮船招商局,制订章程。次年委唐廷枢为总办,重订章程,计划募集资本银100万两,先募50万两,分为1000股,由华商认购,禁止洋商认购,亦不准华人转让洋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具有开放性与民族性的特征B.抑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
C.促进了政府经济政策的松动D.增强了民族运输业的自信心
2024-02-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进步、最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向太平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洪秀全让他总理朝政,他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等一切轻污文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并非“经纶实际”。他认为,这些傲慢的语言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无补于事。他提出,一方面要允许外国人以技艺来“教导我民”,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定章程,一定礼法”对其加以限制约束。这些外国人在华活动就只能是“为国献策”,而不是“毁谤国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仁玕提出新治国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024-02-05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左宗棠认为:“(民用工业)若由官给成本并商之利而笼之,则利未见而官已先受其损,盖商与工之为官谋,不如其自为谋,其自为谋也尚有工与拙之分,其为官谋更可知也。”由此可见,他主张(     
A.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B.通过私人资本创办民用企业
C.摒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扶持民族工商业实现民族自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1909年出版的代表性画报

创办年份画报名称创办者身份创办地点备注
1875年《小孩月报》美国传教士上海近代画报的萌芽。
1877年《寰瀛画报》英国传教士上海中国最早以画报命名的刊物。
1880年《画图新报》美国传教士上海宗教刊物。
1884年《点石斋画报》英国商人上海借用外国采用石印技术,新闻画报。
1890年《飞影阁画报》中国人上海创办者为点石斋画报主画师,内容广泛。
1902年《启蒙画报》中国人北京以识字不多的“妇孺”为拟想读者。
1905年《时事画报》中国人广州政治上较为激进,编绘者为同盟会成员,注重书写革命。
1906年《赏奇画报》
《北京画报》
《星期画报》
《开通画报》
中国人广州
北京
北京
北京
1907年《醒俗画报》
《人镜画报》
中国人天津
天津
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习为宗旨。
1909年《正俗画报》
《醒世画报》
《民呼日报》
中国人北京
北京
上海
《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相号召,创办不久就遭当局嫉恨,创办者于右任被捕并逐出租界。

——整理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二   晚清民智之开,庚子事变是个重要转折点,“土地割让,主权丧失,国民为之震惊,志者为之愤慨。人人发愤求强,深识者成以振兴教育,启发民智为转弱图强之根本”。一时间,北京城里,出现了民间办学、办报的热潮。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三   郑振铎认为《点石斋画报》里发表的许多生活画,乃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用这段话用来描述整个晚清一百多种画报,也都大致合适。但从“画史”的角度解读晚清么报,并不意味着画家对于“时事”的描述精确无误。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浙:晚清画报研究》

和《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画报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画报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画报作为史料的优势与不足。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出(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