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曾国藩编练的地方武装——湘淮军逐渐发展成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依赖力量,一批湘准军将领担任了地方督抚。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10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由此可知(     
A.满汉民族矛盾趋于缓和B.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破坏
C.晚清统治基础严重动摇D.清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从有关材料来看,自咸丰三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11年间,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安徽、陕西、云南、贵州、直隶、湖南等十几个省区都不同程度上有瘟疫流行的记载。这次瘟疫流行于(       
A.鸦片战争时期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54年,东王杨秀清在《答复英人三十条并质问五十条请谕》中指出,“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候后方定,害人之物(这里指鸦片)为禁”。这表明太平天国(     
A.意图获取英美等国支持B.已具备现代外交理念
C.对外贸易采取开放态度D.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4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2022-11-03更新 | 1790次组卷 | 101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末训练08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清初,赏戴孔雀翎的人员,除了清廷规定的外,其他人“出于酬庸旷典,惟有功而蒙特恩者,始得赏戴”。到19世纪六十年代,时人记载:“花翎红顶,几遍城市”,甚至“五品以上之官,皆得援例捐纳”,造成对花翎“不复重视之矣”。这一变化(     
A.深受国内政治局势影响B.说明服饰失去了传统政治意义
C.源于民众物质生活改善D.反映出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
6 . 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形成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边境互市,茶叶逐渐成为恰克图市场上的主要商品。19世纪五六十年代,恰克图市场上的茶叶价格持续停留在较高的价位。这主要是由于(     
A.中国茶叶主产区出现了长期的战乱B.英国主导了东西方的茶叶贸易
C.自然经济在中国依然占据主体地位D.中俄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面是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影响的描述。由此可知,该事件(     
◎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
◎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显示出旧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
◎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A.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B.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崩溃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满足了农民实现土地均分的愿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运动形势示意图(局部)。据图判断,这一运动(       
A.影响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进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C.开启了近代经济工业化进程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咸丰、同治时期政府地丁银收入示意图(单位: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解体B.赋税政策的调整C.国内政局的动荡D.洋务运动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53年,清廷下令江浙漕粮一律走海运送往天津,漕粮海运由此成为常态。造成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破产B.轮船招商局组建
C.不平等条约的影响D.国内局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