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少数民族居住的新疆、蒙古、青海地区,清朝诸位皇帝大都针对民族地区特点进行了有所区分的立法。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开始,向蒙古颁布了应遵守的法律制度。顺治年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条例。之后在康、雍、乾年间多次进行修订,修订后的《蒙古律例》分官衔、户口、差徭、朝贡、会盟、行军、边境哨卡、盗贼等十二卷,共二百零九条。在蒙古部众中建旗佐,严格划分各部落之间的界限,以防止各旗间的联合。清政府还从法律上禁止蒙汉两族之间自由往来,不许蒙汉通婚,不准内地汉人到蒙地从事农耕,蒙古王公不得延请内地书吏等。清代将国家立法推及边疆地区,形成了国家法和边疆民族习惯法并存的二元结构。清代边疆民族立法之举措使得清中央政府以法律为手段保障边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服悦。1875~1878年,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清军在当地军民的帮助下驱逐了阿古柏,收复了伊犁失地。

——摘编自王志强《有清一代西北边疆民族立法措施评析》

材料二清朝的“盛世边疆”仍然存在着古代历史条件局限下所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边疆内部及其中原内地之间仍然存在着历史上形成的深刻隔阂,各区域社会形态差异较大,难以在经济、文化层面形成紧密的整体,维系国家统一主要依靠统治阶级的政治共识。19世纪以后,清朝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和意愿必然逐渐低落。无论是为防止已经内部化的边疆矛盾再度激化,抑或是为杜绝外部新的边疆矛盾产生,清政府采取的都是以“不变”求“稳定”的安全策略。战争动乱及五口通商对东南沿海社会、经济秩序的冲击,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迅速传遍全国,新旧矛盾交织的边疆地区,成为列强觊觎的薄弱环节。中国边疆被完全卷入列强的全球地缘竞争之中,“宗藩体系”土崩瓦解,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呈现出从全面包围,到逐次剥离,直至豆蔻瓜分的态势。

       ——摘编自李皛《全球化视角下的晚清边疆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立法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2022-09-30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新教材老高考)历史试题
2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


请回答:
(1)试分析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写一写】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2)请按照这一思路,从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对洋务运动作解释。

【思一思】

中外碰撞中的自我认识

有学者说,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认识的亟变。


请回答:
(3)试以“中外碰撞中的自我认识”为主题,叙述这一变化过程。
2022-09-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51903年间中国部分省份武备学堂办理情形统计表

学堂名称创办时间(年)创办人校址招生对象课程设置
江南陆师学堂1895张之洞南京年龄1320岁, 文理通顺,能知 大义的聪颖子弟内堂课业:兵法、绘图、舆地、地形、军器、 历史、营垒、算学、测量工程、人伦道德、汉 文、英文、德文、日文;外场课业:步操、打靶、炮操、体操、马操
直隶武备学堂1896袁世凯天津小站正兵内粗通文字者德文队:先习德文,次学武备,兼习汉文;炮队:测算、舆图、垒台、炮法、汉文各学;步队:行军、测算绘图、枪队攻守各法;马队:测绘、武备各学
绥远城 武备学堂1901信恪绥远凡聪敏健壮、略识 文义,年龄在20岁以下的旗丁
湖南武备学堂1903俞廉三湖南长沙 小吴门外本省优秀青年普通兵学、步兵、骑、炮、工兵、辎重等科

——据罗尔纲《晚清兵志·第五卷·军事教育志》等整理


指出材料中这一时期武备学堂办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2022-08-2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18351911年)曾经说“中国并没有触怒任何人……她只是一个老大的病夫,过了若干世纪的太平岁月,无形消失了活力,现在正当她慢慢复苏的时候,却被这短小精悍全副武装的日本扑到身上……”


(1)材料中“老大的病夫”指什么?她病在哪里?“慢慢复苏”又指什么?试简单举例说明。
(2)“却被这短小精悍全副武装的日本扑到身上”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022-08-20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中央政府与边疆治理】

材料一   秦统一后的2000年间,不同王朝国家均以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和各民族生活的边疆区域的划分为前提,强调“守中”之地与边疆四夷的区分,重视对中心区域的治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治安中国”,实施教化,以华夏文化去影响边疆各民族的文化。

——摘编自周萍《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875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西北军务,全面负责收复新疆。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左宗棠曾多次上奏朝廷,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建议在各地设立新的行政建置,直接管理各地民政事务,188411月,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摘编自李风《法制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政府为解决西北边疆危机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说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兴建铁路,增辟内河航线,直接沟通内地和通商口岸的联系,扩大贸易地区。当时海关贸易报告曾记述:“通过这种工具(指:铁路),外国贸易能进入的地区大大扩大了。凡铁路所到的地方,那里就兴起了过去梦想不到的繁荣贸易。”……据1910年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消费资料占82.4%,其中直接消费品又占65.4%,而生产资料只占17.6%。出口商品中,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占81.3%,其中半机器品占11.9%,机器品仅为6.8%。在6.8%的机器制品中,大部分还是外资工厂的产品。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又只是一个“纯臣”和“庸臣”,因此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他认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在外交上,李鸿章对处理中日外交,无功亦无罪,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学术界认为李鸿章一生的历史,是一部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反动历史。李鸿章是镇压革命人民的刽子手、封建社会的维护者,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反动买办,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

改革开放以后.著名学者陈旭麓认为,李鸿章办的许多企业是为了抵抗外国,他所创建的海军炮口是对外的,更多的是对着日本侵略者的。他还认为,李鸿章有爱国之处,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有不少误国之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虽有抵御外侮的愿望,但其办理外交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服务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积极的一面,其外交实践要具体分析。

——摘编自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鸿章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8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9 .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强化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对新疆、蒙古、西藏、台湾等地区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56月)清廷发出上渝:“现在和局虽定,海防不可稍弛;亟宜切实筹办善后,为久远可持之计。着各抒所见,确实筹议,迅速具奏。”在各大臣上奏意见中,左宗棠于18857月奏请“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以资震慑”。1012日,军机大臣奕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劻等奏言“似属相宜,恭候钦定”。1885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上任后,刘铭传着手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1直隶州,领115厅。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

——摘编自刘海荣《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

材料二1882年,新任督办新疆军务的刘锦棠向清廷提出了新疆建省方案。两江总督左宗棠也奏请清廷在新疆建省。1884年,清政府委任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1885年,刘锦棠针对当时原有伯克(少数民族上层)欺压甚至奴役民众的现实,在委署州县官吏的同时,陆续将各城伯克大量裁撤,大量伯克占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新疆民政等事务尽归中央委派官员。刘锦棠任巡抚时,还在新疆遍设义塾,以《孝经》《论语》等汉文典籍为教授内容。

——摘编自童远忠《刘锦棠抚新政策述论》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鼓励内地汉民移居东北、内外蒙古等地。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在内蒙古,州府、县逐次设立,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政府边疆治理加以阐释。
2022-03-14更新 | 42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统一西域后,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屯住。随着沙俄等国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廷在东北和西北设立黑龙江、伊犁等将军,屯重兵于边疆,定期巡边。将军管理辖区内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等,清廷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和土司等管理制度,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治理,1885年、台湾亦升格为省。稍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州,府、县逐次设立,盟、旗的地盘虽逐渐被压缩,但他们本民族发展中的自主管理却得到较大的发挥。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后治理边疆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治理内地化的历史背景。
2022-02-27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