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史不同的历史分期体现出不同的叙事体系,历史观念的更新也影响着历史分期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分期问题框架下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催化剂,体现着自己的历史价值。太平天国政权本身的农村政治并不能为中国提供任何资本主义因素,但起义者的战斗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打出一个可以施展的新格局。相比之下,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整体性的政治观念的更新和新经济因素的引进,而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王明前《中国近代史开端1861年说》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递进过程中,甲午战争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甲午战争把维新思潮推向高潮的同时,又促成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维新派指出,当时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挽救民族危机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进行改革,奋起救亡。这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迅速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我们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由前期的不完全形态向后期的比较完全形态转化。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1)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的依据。
(2)运用上述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022-12-1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船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不到9 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黄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从一定意义上说,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实质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失之何以自立?”

——摘编自《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对此,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作抗日之用。 一批台湾爱国官绅也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摘编自李艾丽《从反割台斗争看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12-0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三:中国海军舰艇编队20081226日下午1345分宣布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出席欢送仪式并致词。吴胜利说,这次护航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了解放军维护国际与地区和平安全的积极态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海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决心和能力,对于维护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和平与安宁必将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摘自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海防主权是如何遭到列强严重破坏的?
(2)分析材料二,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竞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此后中国海防又出现了什么严重局面?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能得到一些什么认识?
4 . 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2022-11-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以下材料为学者对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的新式工业,是以机制品为主的。自非旧式的手工业所能与之竞争。经营新式工业,既需人才,又需资本,中外初通时的工商家,自不足以语此,自非赖官方提倡不可。然管家的提倡,亦殊不得法。同治初年,制造局、造船厂等的设立,全是为军事起见,不足以语于实业。光绪以后所创办的开平煤矿、湖北铁厂、纱厂等,亦因办理不得其法,成效甚少。外货既滔滔输入,外人又欲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利用我低廉的劳动力,且省去运输之费。自咸丰戊午(1858年)、庚申(1860年)两约定后,各国次第与我订约,多提出此项要求。中国始终坚持未许。到光绪甲午,和日本战败,订立《马关条约》,才不得已而许之。我国工业所受的压迫,遂更深一层,想挣扎更难了。然中国的民智,却于甲午之后渐开,经营的能力,自亦随之而俱进。近数十年来,新兴的工业,亦非少数,惜乎兴起之初,未有通盘计划,而任企业之家,人自为我,大多数都偏于沿江沿海。(民国)二十六,战事起后,被破坏的,竟达百分之七十。这亦是一个很大的创伤。

——吕思勉《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官家提倡”的新式工业的经营阶段及内容?
(2)材料“我国工业所受的压迫,遂更深一层,思想挣扎更难了”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依据材料,试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022-10-2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5年后,清政府谕令编练新军并在各省设立武备学堂,下表是部分学堂办学情况

学堂名称创办时间招生对象课程设置
湖北武备学堂1897文武举贡生员、官绅士家子弟,文理通顺,能知大义,身体强健者讲堂课程:军械、算学、地理、测绘、各国战史、营阵攻守转运之要;
操场课程:枪队、炮队、马队、行军炮台、行军铁路、电线、演习、体操。
江苏武备学堂1898从江苏防营中挑选识字勇丁为正课生、官绅子弟及文武举贡生为附课生内堂课业:战法、地势、军械、测绘、算学、营垒、汉文;
外场课业:操炮、体操、器械、打靶、行军。
绥远城武备学堂1901凡聪敏健壮、略识文义,年龄在20岁以下的旗丁传统汉学、德国、日本军事理论和军事制度;西式操法和军事武器的使用。
通国陆军武备学堂19061820岁,相貌魁梧,体质强壮,文理通顺,有志于兵学普通学:国文、经史、文法、地理、算学、医学、测绘、德文、日文;军事学:步、马、炮、工、辎重等各学科。

——据甘少杰《试论清末军事改革》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武备学堂办学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2022-10-2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容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

材料二     中国与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是指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天下则是包括外国没有直接控制的地区。这些地区以藩属、朝贡等名义承认中原王朝的宗主地位,是名义上的归附。一般而言,天下观只是一种观念,并不能等同于现实。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方才产生……只有当中国面临的对手足够强大,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外化"的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

——据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和天下观》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救亡图存主义。对内反抗封建专制压迫,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自强自立,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

——据《论近代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认同的不同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国家观和天下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产生”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意义。
8 . 【边疆治理与海洋权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起第一次高潮,时人开始认识到重核心区轻边缘区的思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海塞并重”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准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治边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1860年,太平军连克苏州、杭州等地,清廷特旨任为四品京卿,招募“楚军”五千人,率以援浙。出任陕甘总督兼钦差大臣后,督办陕甘军务,镇压西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并在兰州创办制造局,稳定了清朝北部疆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塞防之争。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征新疆,消灭入侵的反动政权,收复新疆,对新疆的政治、军事进行整顿和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法战争中,赴福州督办海防,积极支持台湾军民的抗法斗争,并选募恪靖军赴两广前线参加抗法战争,后病故于福州。

——据《左宗棠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的主要国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被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原因。
2022-10-08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10 . 史料一 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

——陈独秀《说国家》

史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是役(甲午战争)败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史料三 日本是以世界文明进步为目的展开的这场战争,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战,而是一场信仰的较量。日本在亚洲国家率先理解文明世界的理念,力图彻底摆脱独裁国家制度和野蛮文化,日清战争因此成为日本迈入文明国家行列的起点。

——福泽渝吉《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


(1)根据史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阅读史料三,指出福泽渝吉又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对日本的影响的?
2022-10-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