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1 . 《清史稿》中提到“军故多闽人,汝昌以淮军寄其上,恒为所制”,“步蟾通西学,海军规制多出其手,顾喜引用同乡,视统帅丁汝昌藏如也。时论责其不能和衷,致债事。”由此说明,甲午战争清军失败的原因是
A.统帅腐败无能B.兵舰装备落后C.内部矛盾重重D.乡党意识浓厚
2020-02-11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2月第03期(考点08-14)
2 . 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国会会议上的施政演说:“国家独立自强之道,其途有二:第一,守卫主权线;其二,保护利益线。主权线,指国之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线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山县有朋宣称的“利益线”是指(   
A.朝鲜和越南B.清朝和越南C.菲律宾和清朝D.清朝和朝鲜
2020-02-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打舆论战,美化侵略,迎合西方价值观,欧美媒体几乎一边倒,支持日本,美国《纽约先驱报》甚至提出“日中战争是文明对专制之战,日本的作为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论点。材料反映了
A.日本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B.美日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C.国际舆论左右了战争进程D.美日借用“文明冲突论”掩盖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如图,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的战役发生在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方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说:“一支军队假使采取绝对守势,则无论它的形势是如何有利,实力是如何坚强终究还是给敌人赶出阵地以外去。“下列最符合此言论的战争是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边为甲午战争中中日实际支出的军费总数。预测推知
国家军费支出(亿日元)
中国3.5836
日本≤1.25

A.清军装备远胜于日军B.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清军战败是历史偶然D.清政府大力支持战争
2020-01-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
A.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B.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C.强调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D.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后来,日本出版的海战史对此的研究结果是:“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思考这一事例可以认识到
A.中方记载比日方叙述更具有史料价值
B.某些历史真相因史料杂乱而无法说清
C.辨析史料真伪是接近历史真相的前提
D.原始记录和研究文献是史料全部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中国租借的英国高升号运兵船。根据国际法,8月3日英国认定日本应对英国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负责,12日英国仍重申这一立场,20日英国转而声称中国应负赔偿责任。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日矛盾因战争爆发而消除B.中国在中日的舆论战中失利
C.事件责任的裁定受利益主导D.中国战败导致英国态度转变
10 . 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经过黄海海战,李鸿章认为中国不值得再继续这样打下去,因此他命令海军全部回到旅顺港,之后便采取保船避战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
A.八国联军占领北京B.中国丧失了黄海制海权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D.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