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1900年6月,在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议定东南互保章程,其中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B.南方各省督抚维护列强利益
C.列强在华侵略毫无阻碍D.南方各省地方政府对抗中央,希图独立
2 . 在义和团运动发生时,外国传教士宣扬“反孝”甚或“仇孝”,这种上帝独大的“反孝”立场与当时“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伦理形成了针尖对麦芒的态势。这反映出当时
A.义和团已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列强以期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义和团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D.中西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2020-10-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五中、辽源五中、四平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义和团运动在兴起之初就遭到清政府的镇压。列强也多次督促清政府强力镇压义和团,但是义和团依然迅猛发展。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矛盾十分尖锐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清王朝统治的腐朽D.民主革命已成为时代潮流
4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9次组卷 | 5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孙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材料表明
A.“庚子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B.孙中山主张“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
C.《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2020-04-26更新 | 938次组卷 | 3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A.都有统一的领导核心B.都建立了政权
C.都主张学习西方D.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通过解读史实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左宗棠收复台湾消除了中国的边疆危机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C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民族危机的严重
D1934年工农红军开始长征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A.AB.BC.CD.D
8 .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交国库C.发展资本主义D.兴办学校教育
2019-12-11更新 | 283次组卷 | 7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的打击
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
D.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激化
10 .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人’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抚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义和团运动中
2019-01-30更新 | 603次组卷 | 36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