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分子认识到要瓜分“土地广阔、民气坚劲”“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中国是不易实现的。基于此,他们采取的对华政策是(     
A.联合侵华B.经济侵略C.“以华治华”D.奴化教育
2 . 《辛丑条约》规定,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说明(       
A.清朝封建统治极端腐败B.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
C.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
3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的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公派生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2022-03-21更新 | 461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3-2014年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主题,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法国海军文官贝野·罗蒂在描述--次远征经历时说:“在许多西方军服之中,夹杂着中国长袍、珊瑚纽、尖顶帽。他们在失去了神圣性的北京帝都,参与这野蛮人的盛会,成为我们时代最唐突的事了。”他将这一天称为“北京的末日”。该军官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A.使中国彻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B.诱发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导致清廷的中央机构开始具有殖民色彩D.使列强资本输出深入中国内地
6 . 范稳的长篇小说《水乳大地》中有这么一段话:“根据大清国咸丰皇帝和大法国大皇帝签署之《辛丑条约》,大法国天主教传教会之传教士在中国享有保教权。”这段话对《辛丑条约》的表述
A.签约双方错误,条约内容正确B.签约双方正确,条约内容错误
C.签约双方和条约内容皆正确D.签约双方和条约内容皆不正确
7 .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阶级矛盾激化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2021-01-13更新 | 387次组卷 | 4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表明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11-16更新 | 354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岳超在《庚子——辛丑随銮纪实》中描述到:“庚子年七月二十一日上午五时许……即见御前侍卫、太监、宫女等随慈禧、光绪、隆裕、瑾妃及大阿哥等自宫内徒步走来……各王公大臣,或骑马,或徒步,跻跻跄跄,随后扈从,形成一色彩纷呈之凌乱纵队……经由景山西街出地安门西行。”当时慈禧等仓惶离开皇宫是躲避(  )
A.太平军B.义和团C.八国联军D.辛亥革命党
10 .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辛丑条约》有关的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