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各国内也有与我们有仇的,也有与我们无仇的。我们要杀洋人,当杀那千军万马的洋人,不要杀那一二无用的洋人。

——陈天华《猛回头》

面对洋人,“越恨他,越要学他,越能报他,不学断不能报”,“即如他的枪能打三四里,一分时能发十余响,鸟枪只能打十余丈,数分时只能发一响,不学他的枪炮,能打得倒他吗?”

——陈天华《警世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义和团对“洋人”“洋货”抱有怎样的态度?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陈天华对“洋人”的认识与义和团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3)就义和团运动和陈天华对“洋人”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0-02-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2月,英国政府决定派出所谓“东方远征军”开往中国。当时英国议会曾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内务大臣罗素向议会发言,说明英国开战的目的是:“为商务监督及女王陛下的臣民所忍受的暴行与虐待要求赔偿,为英国商人们在恐吓与暴力之下所受到的损失要求赔偿,为英国商人们的人身和财产获得保证,使今后免受暴虐与残忍的待遇,并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之下经商。”英、美的有些历史书则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对中国的这次战争也会发生。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甲午战争虽然是中日之间的战争,但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所处的时代以及它们的侵略本性,使得它们必然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这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明火执仗,趁火打劫之后,又以“友人”“恩人”的面目,终于达到了彻底瓜分中国的目的。

——摘编自张传杰《帝国主义列强与(马关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人罗素所说的“恐吓与暴力”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以相关史实说明其提出的英国开战的目的是否符合事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后欧美列强以“友人”“恩人”形式侵略中国的事例。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鸦片战争后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二   义和团……今虽败师逐北,溅血横尸,然其“勇”之一字,未尝不轰全球人之耳,电全球人之目也。外人于此,则平日倡兵力瓜分、和平瓜分之议,或涂红圈绿线于支那(中国)地图谓某地为某国势力范围之企图,亦未胆敢如前之猖獗耳!

——张枬《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

材料三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及其主要原因。综合材料二、三简要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019-12-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是顽强而英勇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摘编自翦伯赞《义和团》

材料二   义和团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出更多的反侵略勇气。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植根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义和团运动所体现的精神。
(2)材料一、二中两位史学家在评价义和团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2019-11-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随堂练习
5 . 笔下拳民

义和拳谓铁路电线,皆洋人所借以祸中国,遂焚铁路、毁电线,凡家藏洋画洋图皆号“二毛子”,捕得必杀之。义和团自谓能阻枪炮不发,又能入空中指画则火起,刀槊不能伤……近邑无赖,纷趋都下,数十万人,横行都市。夙所不快,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杀人刀矛并下,肢体分裂……义和团无故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氏,各国联军打破了北京城,为须要中国在克林德被害的地方设立一块石碑,方肯罢休。你说中国何等可耻!义和团何等可恶!

——陈独秀“克林德碑”原载《新青年》5卷5号1918年

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死德公使(克林德)及日本书记官,看不见英人将广东总督叶名琛捉到印度害死,并装入玻璃器内游行示众!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损害了一些外人的生命财产,看不见帝国主义军事的商业的侵略损害了中国人无数生命财产!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人放火的凶暴,看不见帝国主义者强卖鸦片烟、焚毁圆明园、强占胶州湾等更大的凶暴!……剧烈的列强侵略,激起了剧烈的义和团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决不是出于少数人之偶然的举动。

——陈独秀“我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原载《向导》周刊1924年


问题
(1)陈独秀先生的一生多次站在了中国近代文明探索的前沿,举出一个事例说明。
(2)比较陈独秀先生两篇文章中对于义和团看法的差异。
(3)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2019-11-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练习(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为《南京条约》的部分条款。

款序内容
第二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第三款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王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第四款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元偿补原价。
第五款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偿还。
第六款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元,大皇帝准为偿补。
第十款进出口税费双方“秉公议定则例”,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摘编自王瑞成《条约制度与沿海边缘社会》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任何一次中外冲突都会导致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义和团运动也不例外。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之后,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并根据《辛丑条约》又与英、美、日分别订立通商条约。这些条约,大大发展了不平等条约体系,将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强由攫取条约特权,进而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对中国实施全面控制。与此同时,由于义和团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列强又不得不吸取教训,有所顾忌,对某些条约特权采取谨慎态度,如在传教特权、领事裁判权等方面作出让步。

——摘编自李育民《义和团运动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条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危害。
(2)根据材料二,说明义和团运动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
2019-09-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种族已经酣睡了很久,但是最后终于醒了过来,它的每一个成员都在激起中国人的情感——‘中国是中国人的,把外国人赶出去!’”

——赫德1900年12月发表于《世界杂志》上的题为《各国驻华公使馆:一次民族起义和国际插曲》

材料二:维新时期……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都从这场思想解放潮流中吸取了营养,从《天演论》《变法通议》这类轰动一时的译著中接受教益,逐渐走上革命的道路。即如鲁迅先生,他在学生时代就是“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仅仅几年之后,中国涌现了一批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宋教仁、邹容、陈天华、朱执信等等,才华横溢,群星灿烂……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进步的爱国的政治运动,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觉醒的一块里程碑。

——杨立强《民族觉醒的一块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民族觉醒”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赫德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民族觉醒的里程碑,杨立强认为戊戌变法是民族觉醒的里程碑,你怎么看?
2019-09-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给皇帝打分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中,对清朝皇帝作出的打分评价。

皇帝资质本性体格教育责任感统驭应变私生活机遇得分
康熙117
雍正107
乾隆110
嘉庆95
道光85
咸丰93
同治68
光绪87


问题:
(1)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把汉武帝也放入表中评价,他的“资质”、“统驭”、“应变”等项应该可以位列上等,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光绪(1875—1908年在位)的“机遇”被列为下等,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请概述皇帝得分情况变化与清王朝发展的关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皇帝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长期困扰中国历史的顽疾?
2019-09-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二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更摈鬼子不费难,扶清灭洋伸正义。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材料二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腑……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义和团的运动旗帜是什么?如何评价“扶清灭洋”?
(2)材料二中“因而用之”和“徐图挽救”的意思是什么?你对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怎样理解?
(3)谈谈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2019-09-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文)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日本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   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


请回答: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理由。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些合理与不合理要求?(要求概括,不得照抄原文)简要谈谈你对这份“和约”的看法。
2019-09-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