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间,各种“主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类报刊的头版头条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政纲、政论和宣言;过去被政府严禁的政党组织,这时竞相宣告成立。辛亥革命后出现的这些变化
A.体现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的碰撞
B.有利于国民的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C.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推动了清末民初社会风俗习惯的根本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019-01-30更新 | 4210次组卷 | 78卷引用:2014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适于时代,追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3)材料三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023-02-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美资本主义诸强迅速崛起之际,中国历史才步履蹒跚、被迫地步入近代,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的衰亡已成必然。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彻底堕落的满清政府已无力地处于风口浪尖之中了,虽然慈禧太后企图通过“新政”、预备立宪来力挽狂澜,但一切只是徒劳。武昌起义实际上与从前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暴动一样,按常理清廷依旧可以轻易镇压,但这次起义却成为压垮满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廷无力回天,这样辛亥革命成功地将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第四卷: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摘编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成功地翻开中国历史新篇章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
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021-09-06更新 | 6193次组卷 | 4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民主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追求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顾准文集》

材料二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各举两例说明古罗马法律和美国《1787宪法》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2021-06-02更新 | 178次组卷 | 32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并未有人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体制尚未真正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的表现并归纳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指出“已拆卸的旧体制”和“新的体制”所指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0-12-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省油田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农民反抗斗争不断,1851年,洪秀全率众进行太平天国运动。但是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可行又能动员广大农民的纲领,因而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最终这次伟大的农民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正如宋庆龄先生所言“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它的意义实极重大,因为至少在形式上,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使含有世界人类五分之一的国家的专制政体消失,这正是世界史进步的一个碑石”。今持辛亥革命失败论者的一个依据是革命目标没有完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全面实现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预期目标。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所说明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