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下列图示最能反映出
A.辛亥革命的背景B.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制
C.辛亥革命与帝国主义关系D.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019-08-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2 . 下表罗列的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最高军政长官的背景,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13人
革命党人5人
咨议局议长3人
原巡抚3人
原布政使1人
原提督1人
原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A.是自上而下的革命B.得到较多官员支持
C.存在一定的妥协性D.未能完成既定目标
2022-12-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应该说,在民主革命形势高涨的背景下,立宪派出来表示赞成,这对于安定局势,对于革命以后的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但如果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胜利,主要是立宪派的作用,就和事实背离太远。材料认为,立宪派对革命的作用是(     
A.附和革命,助其发展B.投机革命,伺机破坏
C.曲意逢迎,分化阵营D.积极决策,引领革命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评论了(     
A.洋务运动的背景B.戊戌变法的内容
C.辛亥革命的影响D.五四运动的成果
2022-07-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提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以上材料论述的是(     
A.辛亥革命的背景B.辛亥革命的经过
C.辛亥革命的特点D.辛亥革命的影响
2022-07-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6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警醒于民族危机,使中国人看到了群体的形式和力量,为广开民智而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转化为政治力量。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直接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处理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这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摘编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所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2021-12-15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和《阿Q正传》都以辛亥革命为背景,描写了社会变革下的社会风貌。部分小说情节如下:小说《药》:作品中的革命者夏瑜,在清朝的狱中、屠刀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然而,故乡的人们对他的牺牲反应却十分冷淡;在古亭口,人们伸长脖子,争先恐后“鉴赏”杀人的胜举;小茶馆里,百无聊赖的茶客也把革命者的牺牲作为谈资。小说《阿Q正传》:“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光复后的绍兴,尽管“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间,各种“主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类报刊的头版头条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政纲、政论和宣言;过去被政府严禁的政党组织,这时竞相宣告成立。辛亥革命后出现的这些变化
A.体现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的碰撞
B.有利于国民的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C.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推动了清末民初社会风俗习惯的根本变革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在近代义利观演进中能较为完整的吸收和消化西方思想,并提出独立见解的要数严复。他将义利观摆在其德育教授新法中的显要位置,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为这一古老的课题赋予了新的意义。严复依据西方近代生物学知识论证自利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又依据经济学知识来论证独利必不利的公例,进而提出了义利合两相为利的思想。他认为,要获取功利,其行为必须以符合道义为前提,所谓非明道则无以计功,非正义则无以谋利。

——摘编自孟祥亭《传统义利观的近代衍化》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服饰纷呈,西装东装、汉服满服,应有尽有。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在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冉婦《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进行的探索与抗争的重大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提出近代义利观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2021-04-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