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辛亥革命期间大批妇女团体建立,据资料统计,自1911年10月到1913年底全国共组织了58个妇女团体;1912年1月11日,上海《民立报》刊文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反映了(     
A.民主平等理念得到真正践行B.妇女社会参与意识得到提高
C.女性社会地位得到彻底改变D.民主革命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2 . 下图是“民主”、“共和"两个词语在近代使用次数的统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民主”“共和”的使用次数(1864——1924)
A.1894-1900年,民主共和成为资产阶级的主要目标
B.1906年前后,清末新政推动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
C.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成功推动民主共和意识的高涨
D.复辟帝制引发民众对政体形式的关注超过民主权利
2023-02-1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912年1月至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收支统计表(单位:万元)
收入支出收支相抵
借外债850政府各部及参议院行政经费80
发行公债及私人借款277海陆军费1400
发行军钞100外债佣金支付和私人借款偿还65
淮盐税款110杂项开支5
没收敌产、杂税、官业收入、接受捐款及其他50
总计1387总计1550—163

以上数据可以说明
A.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根本原因
B.南京临时政府迅速夭折的根本原因
C.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的经济原因
D.革命派向袁世凯妥协的客观原因
2020-02-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渝北中学、求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民国初年-一些社会事件的统计。这些现象说明(     

时间

事件

民国初年各种政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多达300个,具有健全纲领或某一方面纲领者也多达35个
1915年北京爆发了抵制“二十一条"的外交运动,80万人口的北京城,仅一次大规模的集会,人数就有30万;而在天津,连续几次大规模的集会,每次都在10万人以上,而当时天津总人口也不过70万人
20 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最初几批党员中,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
A.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B.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C.辛亥革命加速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D.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相结合
2022-11-29更新 | 166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


材料二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摘编自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在问卷调查中得票遥遥领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社会根源。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2020-02-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统计,武昌起义爆发后,迄于1913年底,新兴的公开党会,凡682个,计政治类312个。这反映出( )
A.民主共和成为近代中国发展方向B.中国同盟会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
C.南京临时政府精细规划新型政治D.辛亥革命带来了浓厚的民主氛围
2019-12-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地区岭漠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一   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


作者标题
①朱荫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12年)
②问昕《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2012年)
③张翔等《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1895~1926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
④关凤利《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2012年)
⑤杨丽坤《论辛亥革命涤荡下的思想现代化》(2013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项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

(3)指出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视角。

9 .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2019-01-30更新 | 2581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天津卷)
10 . 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
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
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
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