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   容闳生平大事表(部分)

时间大事记相关言论
1854耶鲁大学毕业并获文学士学位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1860造访天京,向洪仁玕提出振兴太平天国、改造中国的方案此(太平天国运动)十五年中,满洲政府几无日不处于飘摇风雨之中。然于历史上究有若何精神,则未易轻许也。
1863受曾国藩委派去美国购买机器予所注意之机器厂,非专为制造枪炮者,乃能造成制枪炮之各种机械者也。
1872经多方努力首批留学幼童成功赴美。使予之教育计划果得实行,……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
1898与康、梁共商变法大计。后人之读清史者,必将许其(光绪帝)为爱国之君,且为爱国之维新党。
1911十二月,给未来的新中国领导者写信中国人民正处于自己主权的最高峰,他们一直呼吁成立一个共和国,……听从这种声音,你们就对了。

——摘编自文明国编《容闳自述》


(1)有学者认为容闳是中国近代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试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概括容闳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2023-03-0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它焕发了国人用民族民主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的新理念,提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课题,以及建设新中国的民族复兴目标。”材料中的“它”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动摇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正统地位
C.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建立起中国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民谣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人们的普遍愿望。辛亥革命前的十年间,各地民变风起云涌,出现了“三月四月旱,五月六月乱,七月八月烂(时事糜烂),九月十月换(换朝代)”的民谣,这反映了民众
A.对反满革命的积极呼应B.对建立民国的殷切渴望
C.对社会现状的极度不满D.对外来侵略的英勇反抗
2021-09-01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反封建不彻底
2021-05-01更新 | 172次组卷 | 54卷引用:江苏省邗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新疆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212日),清隆裕太后代行颁布了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诏书。诏书内容如下: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钦此。


提取其中有关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这是老舍名剧《茶馆》中人物李三的一句台词,李三感叹的“大改良”主要是指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近代化D.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但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革命党人基本做到了有原则有斗争,同时也有理性、适度的妥协让步。该学者的观点
A.强调了暴力斗争的局限性B.淡化了革命党人的领导作用
C.指出了改良方式的合理性D.肯定了革命党人的斗争方式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把具有漫长历史的君主专制社会引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义起于武昌毫不奇怪,“九省通衢”的武汉开风气较先,群众爱国热情和进步思想也较浓烈。武汉也向有革命传统,1904年有了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1907年又进一步成立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需要长期准备和精细安排,文学社、共进会秘密经营多年,成功策反占半数以上的湖北新军,使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主力,清王朝的军队竟然变成它自己的掘墓人。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

材料二 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尽管以后的历史实际常常名不副实,“民国”并不真正属于人民……人们毕竟不能低估君主专制主义的影响。在有形的皇权专制主义被推翻以后,无形的专制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却是难以克服的痼疾。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首义起于武昌”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辛亥革命的现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9 .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第一缕复兴的力量,这表明辛亥革命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宣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2020-01-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2019-12-09更新 | 585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