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B.民主政治理念初步践行
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2023-01-22更新 | 910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郭廷以说:辛亥革命并未使中国社会发生实质性变革与进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深感以往……过于偏重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作者意在强调(     
A.变革政治是变革人心的前提B.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C.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学习西方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材料一   辛亥革命爆发数天后,在汉口一家外国商行任职的美国人鲍布写给母亲的家书:“亲爱的妈妈,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看见一场革命,但是现在我正在目睹着一场真正的革命。”

——据【美】鲍布《辛亥首义目睹记》

材料二   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已经被辛亥革命彻底埋葬,这个腐朽的封建帝国已经轰然倒塌,中国人民迎来了更加自由和光明的时代。放眼全球,纵观人类的整个历史,还有比辛亥革命的胜利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美】阿瑟·贾德森·布朗《辛亥革命》

材料三   我在这里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赞同革命,甚至比较开明的低级满族官吏也反对他们的政府。现在要得出目前最好该做什么的意见还为时太早,但我想,在现在绝对君权和如此众多的中国人正在酝酿的共和制之间,要有个中间阶段。清王朝终究还有一种使中国各省和人民凝成一个整体的影响。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致对外新闻部主任的信(19111027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加以阐释。(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辛亥革命是民族危机引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反抗运动。中国各民族在推翻清王朝和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充分感受到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紧密关系,这种认知不断转化为炽烈的爱国热情,共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强调了辛亥革命
A.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D.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戊戌变法时,有人劝康有为,先办教育培养人才,再搞变法改革。康有为说:局势严重,来不及了!辛亥革命前,严复也劝孙中山先办教育,孙的回答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这反映出两者
A.做事风格上接近B.政治立场上趋同C.教育观点上相承D.现实要求上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毛泽东说:“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暂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毛泽东意在说明
A.建立革命武装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C.组织统一战线的可能性D.革命目标选择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得以实现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1-08-26更新 | 494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2月) 文综历史试题
8 . 追求政治民主是人类社会不断努力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三种“君民关系”观

统治者的地位

民的地位

牧人

牲畜

                            ——据《政府的逻辑——现代政府的制度原理》

材料二: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支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1)表中哪种“君民关系”观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简要说明这三种观念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密尔顿等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如何实践了汉密尔顿的思想主张。
(3)指出1833—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4)联系1895-1913年这一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人为实现民主转型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2021-08-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反映出
新知事(县长)……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
A.该会长对辛亥革命持反对态度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新知县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D.科举出生官员更有才能
2021-08-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末的一家德国报纸宣称“中国现存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以作乱为自振之机。”该报中提及的“维新党”的基本主张是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和平改良,君主立宪
C.暴力反清,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社会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