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2年3月,北京某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     
A.反映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激烈B.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
C.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作用
2023-05-25更新 | 62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2019-01-30更新 | 3116次组卷 | 7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2019-01-30更新 | 2596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2年2月,日本政府向欧美列强提出一份《备忘录》:各国在承认新政府问题上应遵循“共同行动准则”,应该进一步“促使政府做出足以说明其真正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共同权利及利益之充分保证”。该《备忘录》意在
A.以承认为条件谋求列强最大权益B.敦促中国门户开放获取国际承认
C.帮助袁世凯独揽大权以镇压革命D.协调各国利益冲突维护清朝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这一规定
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D.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野心
6 . 191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
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B.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C.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D.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2020-12-02更新 | 734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这份诏书宣告了
A.中华民国的诞生B.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辛亥革命彻底胜利D.反封建革命任务完成
2019-11-16更新 | 366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党派有312个,其中以北京和上海为最多,而且“几乎所有的西方政党类型都可在中国找到”。……这些党派提出的政纲最多者为“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这一时期”是指
A.维新变法时期B.“预备立宪”时期
C.中华民国初年D.新文化运动时期
9 .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确定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为国旗。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