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发生后,各省对县官职位的称呼都未能统一,如陕西、贵州及未独立的8省仍保留“知县”旧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在独立后将县官称为“县知事”,广东、广西称“县长”,浙江则称“县民事长”。直到1912年11月,袁世凯下令县级行政长官均称县知事才逐渐统一。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瓦解了原有的选官秩序B.冲击州县官群体
C.造成中央政府权力分散D.埋下失败的隐患
2 . 应该说,在民主革命形势高涨的背景下,立宪派出来表示赞成,这对于安定局势,对于革命以后的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但如果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胜利,主要是立宪派的作用,就和事实背离太远。材料认为,立宪派对革命的作用是(     
A.附和革命,助其发展B.投机革命,伺机破坏
C.曲意逢迎,分化阵营D.积极决策,引领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领导人评价
毛泽东辛亥革命实际上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作用
胡耀邦辛亥革命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证明了中国的命运不是帝国主义所能任意支配的
胡锦涛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A.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目标B.推动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发展D.极大地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2022-10-01更新 | 189次组卷 | 6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新教材老高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部分学者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
C.使民主与科学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起点在哪里?对这个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从1911年帝制瓦解开始,有人认为从五四运动开始,还有人深入到清帝国晚期的政治危机认为那里就已经蕴含着中国作为现代国的起源,但美国汉学家沙培德( Peter Zarrow)在其经典著作《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中,非常明确地将1895后作为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起点,他这一看法也自然有一番独特的道理。

——摘编自《人民日报论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史家在论述民国诞生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时说:“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作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B.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作用
2021-05-17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二下】【高中历史】【SX00095】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在近代义利观演进中能较为完整的吸收和消化西方思想,并提出独立见解的要数严复。他将义利观摆在其德育教授新法中的显要位置,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为这一古老的课题赋予了新的意义。严复依据西方近代生物学知识论证自利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又依据经济学知识来论证独利必不利的公例,进而提出了义利合两相为利的思想。他认为,要获取功利,其行为必须以符合道义为前提,所谓非明道则无以计功,非正义则无以谋利。

——摘编自孟祥亭《传统义利观的近代衍化》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服饰纷呈,西装东装、汉服满服,应有尽有。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在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冉婦《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进行的探索与抗争的重大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提出近代义利观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2021-04-2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1912年,商务印书馆陆续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供学校选用,其中在讲到唐太宗时希望能“隐寓尚武强国之道”;教《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这反映了
A.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决裂B.对晚清改良主张的扬弃
C.富国强兵成为普遍关切D.男女平等观念开始出现
2020-11-27更新 | 322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数百个号称为“党”或“会”的政党或政治派别,如“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等等。民国初年党派林立反映出
A.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B.政党政治逐渐趋于成熟
C.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D.统一成为时代发展潮流
2020-11-19更新 | 76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记者生活三十年》是民国著名报人陶菊隐根据三十年新闻采访的经历和见闻,在晚年写的自传体回忆录,于1918年在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以纪实的风格生动的笔法,记述了1912年至1941年中国的政治百态、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表6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目录(部分)


——摘编自陶菊隐《记者生活30年:亲历民国重大事件》


请选取目录中一个或几个章节对应的某一重大事件展开历史叙述。(要求:章节目录与重大历史事件对应准确。史实正确,叙述通顺,评价合理,史论结合.)
2020-10-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河北省联考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