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190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堂共3万7千余所,在校学生人数超过一百万人,学习内容除传统的儒家经典外,增添了自然科学、绘画、手工、外语等课程。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这反映出(     
A.清末新政推动了社会变迁B.废除科举彻底改变了国人思想
C.留学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D.近代文化教育在全国得到普及
2 . 武昌起义后,时人记载:“咸丰壬子(1852年)武昌之失,抚臣而下司道府县全城殉难,绅民之死者更不可数计。此无他,将吏知死官之义,士民报作育之隆。由死节之多,即可决恢复之易。今武昌之陷,奔逃迭报,殉节罕闻。此我国之大耻也。”这折射出当时(     
A.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B.清廷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困境
C.国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D.立宪运动致使清政府民心尽失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之前的早期文献中所表现出来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毫无疑问大多是传闻和想象。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把空间最大化的想象方式,就是把“天下”想象成“九州”以及周边,中国与“四裔”,或者是以“王畿”为中心逐级放大的“五服”。它体现了古代中国自居中央的天下观念,按照古人的说法,因为四裔不够文明,都仰慕中国,所以要来中国朝贡。“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四裔为附庸”的中国历史记载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材料二   道光年间,国门被迫打开,有关中国之外的世界知识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世界地理和历史的著作陆续问世,中国历史学家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超越帝国边界,并依靠异域自己的资料加上亲身经验和考察,开始试图叙述有关世界/全球的史地知识。随着中国内政外交的步步失败,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观念的巨变,仿佛在加速度地出现。早在同治六年(1867)清王朝成立同文馆,就决定同文馆要设立“读各国史略”一科:1895年甲午战败,1898年变法失败,1900年义和团事件之后,晚清政府不得不从政治、制度和教育上改革。在这种改革中,有关历史的观念,也终于迸入官方主导的学校教育。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大学堂在中国历史之外必须讲授“万国史”、中学堂讲授“欧洲和美洲史”。正是在这种中国的大变局之中,世界历史也顺势进入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史学对世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以来中国史学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并概括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2-11-15更新 | 9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培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根据《申报》记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各地发给孙中山的贺书函札中或称“大总统陛下”或“恭请圣安”,这说明
A.民众封建残余依旧根深蒂固B.临时政府合法性有待争议
C.区域民主启蒙尚未落实到位D.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汉阳知府李亚东每逢出衙都要乘坐四抬大轿,遇有人劝阻亦不以为然:“有威可畏,才好管教百姓。”一天,他乘轿到都督府,被卫兵喝令下轿:“官僚派!满清怪物!打!”李亚东又惊又怕,不敢作声,此后再也不敢坐轿了。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A.1851-1864年B.1865-1894年
C.1895一1910年D.1911-1919年
6 . 《郑孝胥日记》记载:清帝颁布退位诏之夕,“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此日堪称中国历史上至关紧要的一天”。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D.民众对辛亥革命怀有一定期望

7 . 材料:19世纪以来,外国传教士、洋务派官员和维新人士,都办过一些新式学堂,不过为数不多,新式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没有统一的制度和规格。进入20世纪以后,为了救亡,为了发展工商业,广兴学堂以培育人才,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强烈的呼声,清政府也采取了从“变通科举”到“废除科”和倡办学堂、奖励留学的一些措施,新式教育于是得到迅速推广。以1907年直隶为例,据记载,除初等小学堂、两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外,还办有工业、农业、商务等职业学堂、师范学堂及师范传习所、法政、工业、农业等专门高等学堂和北洋大学堂,此外还有图算、测绘、军医、警务、电报等各类培训班、体系和门类已经相当齐备。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式教育发展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推广新式教育的意义。
2022-03-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2022-02-28更新 | 6948次组卷 | 5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1902年的《中外日报》记载,在四川,"自变法谕下,坊间辑刻蒙学新书甚彩(多)";在安徽,各书铺生意异常火,尤以四书、经、史、策论销场为大;在湖北,各书店"销场固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篇亦渐有购阅者。该记载反映的现象说明
A.维新思想引领社会变革B.传媒推动国人思想觉醒
C.民众反帝救亡意识高涨D.时局变化影响文化风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华民国史》记载,1910年留学生杨荫杭回家乡聚集同志,创设励志学会,借讲授新知识之机宣传排满革命。但是据杨绛回忆,其父杨荫杭1910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回国,执教北京政法学校,兼为肃亲王讲法律,辛亥事发父亲辞职回乡照顾祖母。据此可知
A.学术专著具有权威性B.历史叙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C.口述史料更有可信性D.综合两种说法可确认客观事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