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了”是指辛亥革命没有(     
A.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制定民主宪法
C.建立民主共和制政体D.废除封建帝制
2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近代以前的爱国与忠君分不开,近代的爱国则与叛君的民权思想相联系。”下列能证明后者的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清末新政D.戊戌变法
2022-01-0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4 .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材料四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个“偏房”是什么机构?它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4)评析材料四中有关科举制度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12-05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追求政治民主是人类社会不断努力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三种“君民关系”观

统治者的地位

民的地位

牧人

牲畜

                            ——据《政府的逻辑——现代政府的制度原理》

材料二: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支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1)表中哪种“君民关系”观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简要说明这三种观念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密尔顿等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如何实践了汉密尔顿的思想主张。
(3)指出1833—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4)联系1895-1913年这一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人为实现民主转型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2021-08-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粉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天朝大厦摇摇欲坠,而最先发难的是中国最底层的农民,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吧,但太平天国运动终究没有推翻清王朝,让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继续苟延残喘。这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革命运动,让我们见识了中国农民力量的强大,更让世人对农民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国农民的诉求是什么?他们关注的切身利益是什么?他们可以推动中国社会与世界合拍吗?

——摘编自王国平《太平天国史论》

材料二   孙中山应该是推崇他的广东老乡洪秀全的,但很明显他的眼界比洪秀全要高远很多,自从上书李鸿章遭受冷落后,孙中山也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但他没有洪秀全那么得人心,应者无几,革命党人势单力薄,处处遇挫。然而孙中山却完成了洪秀全没有完成的伟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武昌起义时孙中山还在海外,回国后的孙中山很幼稚的认为革命已经成功,艰难地经营他的民主共和,但终归是昙花一现。

——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眼界比洪秀全高明之处,并谈谈两场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
7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2月刊登了一份应征国歌《卿云歌》,歌词如下:“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主要想歌颂辛亥革命
A.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B.结束了封建帝制
C.打击了国内反动势力D.实现了国家独立
2021-01-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辛亥革命带给近代中国的影响包括(     
①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35 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 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辛亥革命完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020-12-19更新 | 243次组卷 | 31卷引用:四川省仪陇县文星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1912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获得巨大胜利,国民党代复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了宋教仁。“宋案”的发生
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B.表明袁世凯的势力不敌国民党
C.延缓了中国民主的发展D.使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2020-06-04更新 | 71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