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2年5月9日,广东《民生日报》在“论说”中写道:“从前正绅,既多遭盗贼蹂躏,逃亡殆尽;其未遭挫折者,亦自以亡清头衔,不足以慑服乡里,且鉴于前车,不复挺身任事,于是地方办事机构,扫灭净尽。”这说明,当时(     
A.新的社会秩序已建立B.封建势力已经被打倒
C.民众的民主意识觉醒D.传统旧势力受到冲击
2022-08-08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辛亥革命后,许多人的责任中心由原来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家族转向社会和国家,由原来狭隘的民族一主义转向以现代国家意识为基础的民族主义。这说明,辛亥革命
A.创建了新的民主政治架构模式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社会意识的现代化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3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竟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平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是政党政治的成功尝试B.违背民主精神导致政局动荡
C.体现了改良与革命之争D.时局变动促进民权意识增强
2021-12-01更新 | 433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得以实现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1-08-26更新 | 494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2021-06-02更新 | 180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3届河北冀州中学高三一轮检测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反封建不彻底
2021-05-01更新 | 172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有两次大变局,其一是封建改而郡县,其二是专制改而共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代以降,皇权专制主义越来越走向强化,从汉到宋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的时代。北宋时候,皇权已经高度专制,明代以后则皇帝自兼丞相,合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于是皇权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也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官僚制度紧密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但革命果实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手中。要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走出周制、确立秦制的主要制度措施,并分别指出元代“中央集权”和明代“皇权专制”强化的主要标志。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走出秦制的历史贡献,并从“民族国家”和“人民权利”两个层面归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百代皆行秦政事”谈谈你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粉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天朝大厦摇摇欲坠,而最先发难的是中国最底层的农民,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吧,但太平天国运动终究没有推翻清王朝,让这腐朽的封建王朝继续苟延残喘。这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革命运动,让我们见识了中国农民カ量的强大,更让世人对农民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国农民的诉求是什么?他们关注的切身利益是什么?他们可以推动中国社会与世界合拍吗?

——摘编自王国平《太平天国史论》

材料二   孙中山应该是推崇他的广东老乡洪秀全的,但很明显他的眼界比洪秀全要高远很多。自从上书李鸿章遭受冷落后,孙中山也毅然走上了革命之路。但他没有洪秀全那么得人心,应者无几,革命党人势单カ薄,处处遇挫。然而孙中山却完成了洪秀全没有完成的伟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武昌起义时,孙中山还在海外,回国后的孙中山很幼稚地认为革命已经成功,艰难地经营他的民主共和,但终归是昙花一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眼界比洪秀全高明之处,并谈谈由此得出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