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
B.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叶圣陶日记(节选,农历1911年十一月—十二月初)

辛亥年十一月二十日

近日割辫甚多。校中学生殆已割尽。然亦有一般人冥顽不灵,牢种奴性,死留此一条亡国之纪念物。自命为不肯与世推移者。

十一月二十四日

鄂江战事现正在停战时期之中,而北方又有遣使来议和之事。夫停战议和本须有不得已之势,现双方立于反对之地位,非战争不可以解决者也。且在民军之初意,非欲成一大民主国乎?则北虏未去,民主国未完全,何可和也?

十二月初七日

傍晚出《民国报》第二期阅之。既更阅《民报》。

我国革命之首倡者实推孙中山,昨日由美抵沪,沪上人士均喜跃如狂。

近日军饷非常缺乏,我校中同学可排演新剧,得资助饷。虽一粟之于沧海,然心可少慰矣。于闻之大喜,即欲编辑脚本,用时事而寓劝化之意。在苏演数日,更可周历各乡,可以广教育,可以集多金。

十二月初十日

选举总统一事为历史所未有,亦民国之光荣。街头巷角,高竖五色之国旗,而各学校亦停课一日焉。

十二月十二日

有浙军十数人,持剪刀行,途次见有辫者,辄剪去之。被剪者已数十人。愿为辫子作忠臣者多趋避焉。

——摘编自叶圣陶(1894—1988)日记《辛亥革命前后》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初辛亥革命有哪些史料价值
3 . 辛亥革命发生后,各省对县官职位的称呼都未能统一,如陕西、贵州及未独立的8省仍保留“知县”旧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在独立后将县官称为“县知事”,广东、广西称“县长”,浙江则称“县民事长”。直到1912年11月,袁世凯下令县级行政长官均称县知事才逐渐统一。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瓦解了原有的选官秩序B.冲击州县官群体
C.造成中央政府权力分散D.埋下失败的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变了的时代,变了的社会诉求,势必引起整个社会更大变化。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
B.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君主专制统治形成和发展的秦汉到强化的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历朝相比,无论在哪个方面来看,领域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明清两朝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

——摘编自徐永前《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但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的不彻底性。

——摘编自道客巴巴《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政治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2022-06-3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A.实现了男女政治上的平等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各阶层思想的趋同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不仅继承了洋务运动的事业,而且也继承了百日维新的事业”,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又保留、完善了这部分改革的成果。此后,面对社会乱象,孙中山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号呼。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
A.以传承成果为主要方式B.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
C.维护了社会各阶层利益D.以实现民主政治为目标
2021-11-11更新 | 1075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私立启明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共中央曾评价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它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场革命
A.创建了中国共和政体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传播了民主科学观念D.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021-09-22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
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021-09-06更新 | 6274次组卷 | 45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不过赶跑了一个皇帝”,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是,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近代史就好像接力跑一样,后来的人以前面跑到的地方作为起点,接棒,然后肯定又远远地跑到前一个人的前面去。辛亥革命过后只有7年,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又过两年多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不是偶然的。应该把辛亥革命从整体上看作近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来考察。

——据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合理,说明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