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
2020-10-23更新 | 152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D.打倒列强,除军阀
3 .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这样一篇评论:“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突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国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中国,总之就是这个中国,决心要这样做。中国已经高高兴兴地着手做这样伟大的事情。”材料表明
A.英国不赞同中国实行共和政体B.英国对两种政体的衔接有疑虑
C.当时中国共和理念已深入人心D.英国十分惋惜晚清政府的失败
5 . 辛亥革命后,据当时《独立周报》记载,有人曾与农夫交谈,问其代议制及选举投票的好处,农夫皆瞪目而不解,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说明
A.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需先解决土匪问题
B.《独立周报》认为共和政治不适合中国
C.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的影响极其有限
D.当时的中国农民反对民主与共和的政治
6 . 1911年11月7日,上海《民立报》刊登“北京专电:北京已为大汉光复,清帝藏匿使馆”,11月29日又刊登“北京专电:袁世凯已被侠士刺死”,还配发短评《汉奸之末路》。这说明当时
A.舆论为革命制造有利因素B.民主共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C.清王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D.报刊报道的事件都未加以求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020-07-21更新 | 643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B.完全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020-07-09更新 | 172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海南昌江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2年2月,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同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并颁布了清室《优待条例》,规定清帝仍保留尊号暂居紫禁城,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并每年拨款400万供清帝使用,清宗室成员可保留原有私产并享有公民之基本权利等。这一做法
A.有利于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10 . 1875年法国《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规定:“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可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中国的《临时约法》则回避了总统解散国会的问题,规定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等权力。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法国总统可以直接解散众议院B.参议院对总统具有制约作用
C.中华民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D.《临时约法》有效保障了议员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