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的人员组成情况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13331111
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2021-11-07更新 | 299次组卷 | 23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艺术班)试题
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幼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防止了袁世凯的专断夺权D.在制度建设上的成效显著
2021-11-07更新 | 688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
A.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D.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 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稍后,独立各省代表也通过决议,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达成以五族共和为建国之本的共识。这
A.表明“驱除跶虏”任务的结束B.是资产阶级践行民主的起点
C.萌生了中华民族华夏认同观念D.表明了政府的民族团结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
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021-09-06更新 | 6285次组卷 | 4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得以实现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1-08-26更新 | 494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A.总统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责任内阁制
8 . 据统计,1904年我国有新学堂4476所,1905年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洋务运动的推动B.戊戌变法的影响
C.科举制度的废除D.第一部《考试法》的颁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进步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
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2021-07-18更新 | 323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民主性、革命性。”文中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指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2021-07-01更新 | 279次组卷 | 4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