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读如图,图中文字为:“广东之北伐队现已陆续开至上海,均系广东之潮兵。现在苏浙民军已均调至。广东潮兵来上海者约万余人,现正预备军士皮衣,以备议和不成即日北上云。”这折射出当时(     

A.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B.督抚推进“东南互保”
C.辛亥革命各方力量胶着D.国共两党合作准备北伐
2023-11-12更新 | 272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有史书对武昌起义进行了一些细节描述:“1911年9月,决定中秋节起义(10月6日)。不料,因当局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10月9日,配置炸弹,不慎起火,起义秘密暴露。10月10日,工程营排长查房时,恶声责问士兵晚上为何擦枪,是否想造反?一名战士举枪便射,瞬时武昌城内外枪炮齐鸣……”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细节描述丰富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②写史者的立场对历史真相有巨大影响
③历史事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④以时间顺序叙述史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9更新 | 495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4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部分学者提出了下列观点。由此可见(     
学者观点
张鸣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以后来的历史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
姜义华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杨银权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A.偶然因素决定着历史事物发展的方向B.历史评述并没有客观标准
C.时代与研究者的立场影响着历史解释D.历史事实存在着多元解释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等七章,共有56条。其中,第54条规定:“中华民国之宪章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据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具备了宪法性质的崇高地位B.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特征
C.反映了人民主权的范围广泛D.受到了近代教育改革的直接影响
2023-08-09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7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这个法案,实际上是当时的宪法,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为着唤醒人民,为着争取自由和彻底民主的制度’而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并且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大成果而载入史册。”颁布 “这个法案”的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6 .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12年 2月 12日),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但在博物院典藏的清代档案中,发现一件进呈给溥仪的奏折,时间标注为“宣统十六年七月”。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宣统朝只有三年,应该是清政府官员误植年代的奏折
B.清帝虽退位,政府仍同意其继续使用帝号和原有纪年
C.洪宪帝制时,为获满族支持而以宣统纪年进呈的奏折
D.满洲国成立,其政府官员上奏给溥仪,故以宣统纪年
2023-01-15更新 | 330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11年11月中旬,由于湖北、湖南、陕西等地区已经相继宣布独立,建立临时中央政府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武昌和上海之间首先展开政治中心地位的争夺,揭开了民元“争都”的序幕。张謇等人提出“政府设鄂,议会设沪”的方案。此方案(     
A.消弭各派定都分歧B.主导革命发展方向
C.具有明显折中色彩D.始终得到有效实施
2022-11-27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首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