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对1912年2月发生的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一历史事件(     
1清政府外务部照会各国驻华公使馆,宣布清室已自动退位,希望各国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合法继位者
2清帝下诏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B.表明袁世凯已窃取革命果实
C.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D.蕴含了《临时约法》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武昌起义之时革命党领袖黄兴是否主张放弃武昌,有如下观点,由此可见(     
观点概况
黄兴主张放弃武昌辛亥革命后武昌起义功臣谭人凤回忆,黄兴不只是由于打了败仗,无颜再见同志,重要的是认为仍用现在的军队保卫武昌是不能取胜的,也不能坐待援军的到来,于是想放弃武昌
黄兴根本没有提出过放弃武昌主要依据是1912年9月28日上海《申报》整理发表了黄兴的演说词。汉阳失守后,他提出了严守武昌的主张
A.考辨史料真伪是历史研究的关键B.个人立场影响历史叙述
C.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应持慎重态度D.亲历者自述更具可信度
3 . 如表是武昌起义爆发后上海报刊的有关报道,这说明(        
报刊主要内容
《神州日报》刊发社论,宣布“天佑我汉,胡运告终”
《民主报》刊发文章《长江上游之血水》,热烈欢呼革命的到来
《民铎报》连续刊发十篇题为《谈鄂)的文稿,积极响应革命
《申报》第一次报道武昌起义是在十月十二日,题目叫《革命党又事泄》
A.革命浪潮风起云涌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上海成为革命中心D.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2年3月,北京某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     
A.反映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激烈B.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
C.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作用
2023-05-25更新 | 629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枣阳一中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末绅商向来主张由上而下的立宪,反对激烈革命。武昌起义后,长沙新军响应, “各商名人等欢迎义师……绅学各界人等前往投效着,络绎不绝”。在起义中,绅商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协助了反清的独立运动,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各界认同三民主义B.资产阶级革命派有深厚群众基础
C.革命党人实力迅速壮大D.清政府深陷空前孤立的政治困境
2023-05-23更新 | 30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五)历史试题
6 . 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粤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反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C.国民革命席卷全国D.太平天国运动进展迅速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一组漫画选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报》,对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获得民众广泛支持B.辛亥革命以上海为领导中心
C.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军阀统治D.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
2023-02-24更新 | 300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压轴信息卷历史试题(B卷)
8 .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颁行保护租界的十条规则,如不许华人携带武器在租界行走;不得缉捕逃人或潜藏在租界的犯人;不准在租界搜查和扣留偷运、接济敌人军火的外国兵轮;等等。这反映出南京临时政府(       
A.强化了对租界的管理B.注重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C.在外交上具有软弱性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承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