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2年12月1日,梁启超在天津出版《庸言报》第一号,其中“建言”栏所刊内容全是针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通论、专论、杂论、讲演等文稿,梁启超在《庸言报》各栏目上所发表文章类型统计如下图(单位:篇)。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建设新政权热情高涨B.民众启蒙成为学者关注重点
C.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激烈D.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广泛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共进会集会决定联合筹划起义事宜。会后,与会人士同感缺乏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决定派人到上海吁请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成员莅临武汉主持大计。同盟会内部因对武汉情势迟疑不决,相互推托,竟不能及时启程。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缺乏统一行动指挥B.领导集团具有历史局限性
C.缺乏广泛群众基础D.派系林立影响革命的进程
2023-11-17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3 . 读如图,图中文字为:“广东之北伐队现已陆续开至上海,均系广东之潮兵。现在苏浙民军已均调至。广东潮兵来上海者约万余人,现正预备军士皮衣,以备议和不成即日北上云。”这折射出当时(     

A.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B.督抚推进“东南互保”
C.辛亥革命各方力量胶着D.国共两党合作准备北伐
2023-11-12更新 | 250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在美国留学期间,19岁的宋庆龄(1893—1981年)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盛赞它“已给中国带来了自由和平等,通向博爱之路的任务可能就落在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国家身上”。这一“伟大的事件”(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C.推动了国民革命兴起D.证明了立宪道路不通
2023-11-12更新 | 379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史书对武昌起义进行了一些细节描述:“1911年9月,决定中秋节起义(10月6日)。不料,因当局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10月9日,配置炸弹,不慎起火,起义秘密暴露。10月10日,工程营排长查房时,恶声责问士兵晚上为何擦枪,是否想造反?一名战士举枪便射,瞬时武昌城内外枪炮齐鸣……”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细节描述丰富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②写史者的立场对历史真相有巨大影响
③历史事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④以时间顺序叙述史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9更新 | 474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4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所示为对1912年2月发生的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一历史事件(     
1清政府外务部照会各国驻华公使馆,宣布清室已自动退位,希望各国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合法继位者
2清帝下诏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B.表明袁世凯已窃取革命果实
C.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D.蕴含了《临时约法》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表“民国初年党派党章所示宗旨摘录”,这反映出当时(       
中国社会党社会主义欧美极盛,在中国则本党实最初惟一团体机关,其宗旨在于不妨害国家存立范围内主张纯粹社会主义
中国自由党天赋人权,自有生以来,即予以完全自由之幸福,·····今于此人权发达之期,社会进步基于自由之催促,吾党人愿以毕生之脑力、腕力供我同胞奔走运用之劳,同归自由而已
中华民国工党促进工业发达,开通劳工智识,解决工人困难,提倡工人尚武,主持工界参政
A.马克思主义政党纷纷建立B.社会改良思潮活跃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政党政治逐渐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关于武昌起义之时革命党领袖黄兴是否主张放弃武昌,有如下观点,由此可见(     
观点概况
黄兴主张放弃武昌辛亥革命后武昌起义功臣谭人凤回忆,黄兴不只是由于打了败仗,无颜再见同志,重要的是认为仍用现在的军队保卫武昌是不能取胜的,也不能坐待援军的到来,于是想放弃武昌
黄兴根本没有提出过放弃武昌主要依据是1912年9月28日上海《申报》整理发表了黄兴的演说词。汉阳失守后,他提出了严守武昌的主张
A.考辨史料真伪是历史研究的关键B.个人立场影响历史叙述
C.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应持慎重态度D.亲历者自述更具可信度
9 . 民国初年出现一些新的修约方向,北洋政府外交部在1915年签订《中华智利通好条约》,互享最惠国待遇,且未明文给予领事裁判权;与古巴谈判订约时,要求事事平等,即使谈判不成,也不愿迁就。这体现了(     
A.外交上的平等得到了实现B.改订新约运动进一步发展
C.中华民族意识已开始觉醒D.北洋政府主权意识的强化
10 . 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部分学者提出了下列观点。由此可见(     
学者观点
张鸣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以后来的历史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
姜义华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杨银权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A.偶然因素决定着历史事物发展的方向B.历史评述并没有客观标准
C.时代与研究者的立场影响着历史解释D.历史事实存在着多元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