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中国近代史专题探究过程中梳理了如下表格: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后起义军一路北上,占领南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9世纪九十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新文化运动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主张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依据上述表格提炼一个主题;针对该主题请你再补充两个历史事件,对补充的事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中,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变革宏观地概括为表格中的四种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序号趋势
I自身衰败化
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
革命化
现代化
①近代中国的变革是内外因交错的结果
②第I、第Ⅱ、第Ⅲ种趋势使中国走向沉沦
③革命化是推进现代化的一种方式
④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平衡渐进的过程。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______
19世纪90年代 ______ 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学
20世纪初孙中山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辛亥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3)你认为表中哪一种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最大?并说明理由。
2022-11-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体育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四洲志》《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2023-11-2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时间主要内容
1861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1862京师同文馆创办
1865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2李鸿章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前往美国、欧洲。
1875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0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设立开平矿务局。

表二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时间时间主要内容
1901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
1902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
1903设立商部,颁布奖励实业措施。
1903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留学生大都留学日本。
1905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文件。
比较表格,提取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至少提取2项)
2022-08-20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6 . 阅读教材P108-112,完成辛亥革命知识表格填写。

辛亥革命
总述分述
筑梦共和:
三民主义

走向共和:
民国约法

印象共和:
功过参半

启示:

2022-08-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7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四洲志》《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目的,并分析当时“招不到学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2022-08-20更新 | 96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命题者试题
格致(自然
科学)类
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3)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1-08-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郫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宪法立国之比较表

项目1787年宪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参与制定者55位代表,他们的基本职业是律师、农场主、商人、银行家、政府官员等49名与会议员中,有同盟会会员38人,具有留学日本和有欧美经历的40人。
时间进行4个多月的激烈争论,最终达成妥协从起草到颁布经历2个多月
主要内容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视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制度总统制共和制责任内阁制
实施历经200多年,依宪治国,确立了宪法的崇高地位。《临时约法》颁布仅三个月,被袁世凯毀弃,代之以《中华民国约法》,20世纪20年代淡出历史舞台。
运行特点浓厚的法治色彩具有典型的人治特色

比较表格内容,提取中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开端,法国制宪运动伴随着政治制度的历史交替而从未中断过,几乎每次政治制度的转型都定然会掀起一阵制宪热潮。……从法国历史上动荡不宁、反复多变的制宪运动,大体可以看出,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并不能完全根据宪法激进与否来判断其进步性。被1793年宪法确认的普选制,到1848年才付诸实施,宪法精神太超前,不仅难以实现,反而会引起混乱,进而削弱宪法本身的稳定性。……1792年宣布的共和政体,到1875年才得到最终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法国宪政运动》

材料二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十、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三   盖不经军政时代,则反革命之势力无由扫荡。而革命之主义亦无由宣传于群众,以得其同情与信仰。不经训政时代,则大多数之人民久经束缚,虽骤被解放,初不了知其活动之方式,非墨守其放弃责任之故习,即为人利用陷于反革命而不自知。……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之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取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可知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临时约法决不能发生效力。

——1924年 孙中山《制定建国大纲宣言》

材料四   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宪探索表

宪法文献产生背景历史地位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面展开
“1982宪法”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基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制宪运动中的经验和教训。
(2)根据材料二,《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皇帝的哪些权利?反映出这部宪法的什么特点。结合20世纪初期的国内局势分析清政府立宪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临时约法面临的问题。孙中山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采取哪些措施?
(4)根据材料四,完成该同学未完成的表格内容。
(5)根据上述材料,宪政的真正实现需具备哪些条件?
2020-02-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