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张海鹏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的对象选择是正确的,革命党人也富有革命的理想。由于在革命过程中决策模式与领导模式的严重脱节,最终却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       
A.孙中山变革社会能力不足B.辛亥革命策略不具有时代性
C.满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D.缺乏强有力的政党领导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B.民主政治理念初步践行
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3 . 民国初年,政府出版有《绘图中华国民必读三字经》一书,内容中有“我中华、民主国黄龙旗、变五色、汉满蒙、回藏人、大共和、气象新、无贵贱、无亲疏、大平等、阶级除”等。这反映出当时(       
A.人民乐享辛亥革命成果B.共和被赋予理想化色彩
C.人民权利有了制度保障D.推翻清朝已是大势所趋
4 . 阅读史料,完成任务

材料   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清朝统治者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阻力。在这种局面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突破了社会转型中最坚固的环节:政治制度改革,促使政治结构迅速完成了转换过程。自此,中国进入政府主导下的主动现代化时期,从而使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新结构得到发展与壮大,社会转型的速度明显加快。

——摘编自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3年,革命派在上海创办的《女界钟》刊文指出,要解放妇女,必先反对君权,结束君主政体,这就必须发动妇女参加争取民权的运动,呼吁妇女“救国救民”,“为造就新国民,组织新政府而奋斗”。《女界钟》的这些号召
A.指出了妇女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B.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C.把妇女解放同民主革命联系起来
D.指出妇女解放是民族解放的先决条件
2021-01-19更新 | 268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周末质量检测(3)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人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主要说明
A.政治革命推动民众习俗变化B.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未有的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