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14年9月,北京政府出台的《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商会随即强调“地方官厅对于商会有保护之责,无干涉之权”“商会无一事不须禀承地方长官,前清专制尚且祛除此种抑压,民国共和竟有此变本加厉政体”。这体现出,当时(     
A.民国政府阻碍工商业发展B.商会维护其独立性的抗争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D.君主专制与民主意识冲突

2 . 材料一 辛亥前后,离婚已不属于男子单方面的权利,妇女为争得平等幸福而主动提出离婚者日渐增多。民国十年,山西省2 028件“协议离婚”案中,其中有191件女方为主动提出者,男女双方提出者1 390件。随着各类社会团体的纷纷成立,养济院、善堂、“敬节所”等公益慈善机构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随着新式工矿企业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火车、汽车、电车及信息传递方式改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学堂、结社、团体以及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活动场所。

——摘编自徐永志《辛亥革命前后的家庭变动》

[探究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并非起始于辛亥这一年,也并非结束于辛亥这一年。其前因与后果都有连续性与复杂性。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正、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讲透。“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确实“深入人心”,“共和”一语不仅仅是观念,它还有一整套政治架构,包括制度、机制及至礼仪、服饰等。

——摘编自章开源《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探究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述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
3 . 钟表自明末传入中国后,多为社会上层标识身份、装点时尚之用;但19世纪60年代后,钟表开始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市面流行。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传统等级观念趋于消亡B.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C.战乱导致阶级流动加快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
4 .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2019-01-30更新 | 1898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19-01-30更新 | 210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市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段测历史试卷
6 .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2017-07-18更新 | 4149次组卷 | 99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面粉业.纺织业
B.机械纺织业
C.交通业.冶炼业
D.烟草业.化工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