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2020-07-04更新 | 835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青年》封面变化表



上表为《新青年》封面变迁表。从表中提取历史变迁的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的目的是对国民性的改造,是对旧传统的摧毁,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上,放在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始,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埋着政治的因素和要素,如陈独秀通过“最后觉悟之觉悟”所要达到的目标,仍然是指向国家、社会和群体的改造和进步,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面貌,它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主线……所有这一切并不是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疾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1918年严复慨叹:“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天地,泽被寰区。”这说明严复主张
A.学习西方进化论变革制度B.利用本土文化救亡图存
C.融合中西方文化维新变法D.与时俱进适应主流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独秀在1917年《新青年》上宣称:“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但在1920年又强调:“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际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实质上说明
A.陈独秀个人主张发生巨大变化B.学习对象和救亡方式发生转变
C.革命性质和奋斗目标发生变化D.马克思主义为知识界普遍接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清末民初,林纾以文言文翻译《茶花女》《鲁滨逊漂流记》等西方小说,畅销全国,一时洛阳纸贵。但在而后被“重估一切价值”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其译著方式又被中国文坛批判为守旧。这一变化说明
A.传统价值观难以适应社会变革B.追求新文学形式成为风尚
C.西方小说流行遭到了国人抵制D.读书人文化品味根本改变
7 .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人普遍重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把古典歌谚、神话传说、民间风俗这些一-向为士大夫所鄙夷的“俗文化”请上学术殿堂。他们旨在
A.确立民俗文化的主流地位B.提倡新道德以反对旧道德
C.为传播西学披上传统外衣D.借民俗文化排挤传统儒学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种学术,必有其独至之处,亦必有其流外。流弊不可无以矫之;独至之处,亦不容埋没。故断兴之学术,必能社旧学术之流弊,而保其所长。谓为代兴之新学术可;谓为改良之旧学术,亦无不可也。凡百学术,新旧递嬗之际皆然。

——吕思勉《理学纲要》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不能照抄原文,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05-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高三适应性检测(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孔子及其学说并没有完全否定,如陈独秀就表示:“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并认为孔子学说也有优点,不是“一无可取”。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意在
A.实现救亡与启蒙的结合B.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道路
C.摆脱传统伦理道德约束D.借助反对孔教来反对专制
10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回归到传统儒学的过程
2020-04-28更新 | 18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届河南虞城高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