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自清末以来,中国思想界便出现一股尊西崇新的大潮,国人以“西”为“新”, “西方”是中国想要进入的“新世界”。一战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现代”负面整体化的倾向。梁漱溟甚至断言:“中国的西化潮流很快‘退落’,成为过去之事情。”这一现象反映了一战后(     
A.国人对西学的理性思考B.中国传统思想深入人心
C.儒学思想近代化的失败D.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转向
2024-05-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纪念专号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刊共收录了16位人士的题词,其中13人为一线工人,所题写内容全部是赞美劳工,崇尚劳动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激烈变化D.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群体相结合
2023-08-08更新 | 272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的统计图(单位:次)。图中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知识分子对救亡图存认识的深入B.国人盲目排外情绪不断高涨
C.中共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4 .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们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们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由此可见,陈独秀(     
A.提倡抛弃传统的思想文化B.过于强调新旧文化之间的对立
C.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主张理性看待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3-06-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文学方面,魏源的《寰海》诗,歌颂三元里人民“同仇敌忾”反抗英国侵略军,斥责清政府官僚的妥协投降。张维屏(17801859年),以善诗闻名,他的《三元里》诗,描写了三元里群众抗英斗争的雄伟声势,英国侵略者在英勇的中国人民面前丧魂落魄的丑态;《三将军歌》则歌颂了葛云飞、陈连升、陈化成“捐躯报国”的英雄事迹。张际亮(17971843年),以诗名于世。他的《东阳县》诗,谴责英国侵略军在宁波奸淫掳掠的残暴罪行,揭示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灾难和痛苦。民间的揭帖和歌谣,以通俗朴素的语言和尖锐鲜明的思想,痛斥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鼓舞人民起来反抗。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   1918年,北大学生组织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以三项标准为圭臬:批评的精神、科学的思维和改造的修辞。《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胡适主编)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这些杂志嘲笑旧的思维方式、旧习惯……而首当其冲的则是君主制度和军阀主义。他们批判对国粹全盘的接受,并要求对所有经学和古典文献进行批判性的重估,创造新文化。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这些杂志都是思想炸弹。在中国,有关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第一次得到公开的探讨和争论,中国的青年迫不及待地阅读每期新杂志。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学作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新型杂志兴起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些杂志都是思想炸弹”的理解。
2022-10-28更新 | 33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人物速写人物人物速写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庶民的胜利》一书。
《新青年》创办者,批判封建思想的领军人物。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
(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
2022-04-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A.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B.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D.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2021-12-01更新 | 26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宜昌英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撰文指出:“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从而号召男女青年为脱离此附属品之地位而奋斗。作者意在强调
A.建立独立自主人格B.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批判传统伦理道德D.推动近代社会革命
9 . 由于康有为等人主张把孔教奉为国教,列入民国的宪法,拥护袁世凯复辟,才引起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深思,1913年袁世凯“天坛宪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在社会上引起争论;后来这一争论由国会发展到思想文化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线。材料内容表明
A.新文化运动并不全盘否定儒教B.孔教遭到社会广泛反对
C.孔教遭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对D.孔教是新文化运动的引火线
2021-02-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B.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2020-08-20更新 | 291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