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的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2 . 近代西方传教士多援引墨家“兼爱”观点阐释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并宣扬这两者之间的一致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中国新式知识分子也注重从墨家的“兼爱”思想出发来破除家族中心的观念。以上现象说明(     
A.墨家兼爱思想直接影响了近代B.基督教与墨家思想根本上一致
C.传统文化资源可为现代化服务D.墨家思想在近代成为思想主流
2023-08-04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的统计图(单位:次)。图中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知识分子对救亡图存认识的深入B.国人盲目排外情绪不断高涨
C.中共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18年初,《北京大学日刊》发表《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开启了著名的北大歌谣运动。在歌谣征集运动的持续影响下,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歌的热潮。1918~1936年,征集到的歌谣总数达16000余首。这一运动的开展(       
A.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B.源于近代社会性质转变的需要
C.标志着文学革命发展到新阶段D.消除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偏见
2023-07-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写道:虽然自1916年以来就有意主张白话文学,但白话文真以“一日千里”之势传播是1919年以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忽然办了约400种白话报刊。胡适的描述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推动白话文学兴起B.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觉醒D.各地报刊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该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借助自然科学宣传变法D.把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023-01-24更新 | 151次组卷 | 36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荆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统计,资产阶级的杂志《建设》在1919年8月至1920年4月的半年时间里共刊登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文章约20余篇。受孙中山和国民党指导与经济支持的《星期评论》,在1919年6月到1920年6月的一年时间里刊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50余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改变
B.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趋同
C.思想解放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8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界兴起了一场“整理国故”运动,旨在用西方科学、系统的方法整理中国古代思想学术文化,进而达到“再造文明”的文化建设目标。这场运动
A.不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B.适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D.弘扬了史学的现代价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学东渐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中国,但它代表中西两种文化已开始了碰撞。

——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和影响两个角度指出近代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不同。
10 . 到了近代社会,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有人爱来有人恨,有人抬来有人砸!近代社会砸孔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C.恢复了文化自信D.提高了劳工阶级参政、议政的意识
2020-01-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