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51次组卷 | 103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2 .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废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2023-12-25更新 | 159次组卷 | 42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辛亥前后,离婚已不属于男子单方面的权利,妇女为争得平等幸福而主动提出离婚者日渐增多。民国十年,山西省2 028件“协议离婚”案中,其中有191件女方为主动提出者,男女双方提出者1 390件。随着各类社会团体的纷纷成立,养济院、善堂、“敬节所”等公益慈善机构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随着新式工矿企业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火车、汽车、电车及信息传递方式改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学堂、结社、团体以及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活动场所。

——摘编自徐永志《辛亥革命前后的家庭变动》

[探究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并非起始于辛亥这一年,也并非结束于辛亥这一年。其前因与后果都有连续性与复杂性。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正、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讲透。“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确实“深入人心”,“共和”一语不仅仅是观念,它还有一整套政治架构,包括制度、机制及至礼仪、服饰等。

——摘编自章开源《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探究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述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
4 . 20世纪30年代,广东台山县涌现了一批经营冷饮、西餐的餐馆,其中冷饮最受欢迎,如刨冰、汽水、冰淇淋、冰咖啡等。这些冷饮很快就在本地流行起来。这反映了当时台山地区
A.社会风气趋于奢靡腐化B.西方生活方式成为主流
C.进步文明观念逐渐传播D.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14—1927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净进口货值 净出口货值 入超
1914 589,241 356,227 213,015
1915 454,476 418,861 35,615
1917 549,519 462,932 86,587
1919 646,998 630,809 16,188
1920 762,250 541,631 220,619
1926 1,124,221 864,295 259,926
1927 1,012,932 918,620 94,312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C.中国产品在一战后失去竞争力D.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的影响
6 . 宣统二年(1910年),张謇发起国会请愿活动。民国元年(1912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民国4年(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以上材料反映出
A.有识之士的爱国情怀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
C.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D.民族资产阶级寻求政治权力
7 . 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②辛亥革命推动
③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8 .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革往往表现为地区的不平衡性,例如婚姻风俗、日常礼仪等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
A.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广大内地和农村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
C.农村自然经济根深蒂固D.内地和农村民众普遍抵制新事物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上商品转运繁忙的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间?并回答那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20-08-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14年《申报》报道,上海家庭的祭祖仪式,首先悬列祖先像于中堂之上,具体祭祖仪式如下:“一,肃立。二,向祖先行礼。三,家长献花。四,报告说明纪念意义。五行辞岁礼,卑幼向家长鞠躬。六,合家欢宴。”这一仪式
A.颠覆了传统的伦理纲常秩序B.受到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影响
C.是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产物D.大大加速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