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51次组卷 | 103卷引用:湖南省邵东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废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2023-12-25更新 | 159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4届山东枣庄市滕州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单元测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中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1-08-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后的新气象B.戊戌变法后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D.中共成立后带来的新变化
2021-06-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的民俗变迁涉及社会礼仪、消费、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日、婚丧等各方面,如吃西餐、穿西装、办西式婚礼、住洋楼。这突出反映了近代民俗的
A.民族性B.移植性C.地域性D.进步性
2020-11-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博览联考历史试题
6 . 在中国历史上,江南经济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计”

材料二“招商局未开以前,洋商轮船转运于中国各口,每年约银7877余万两。该局既开之后,洋船少装货客,……合计三年中国银少归洋商者,约已1300余万两。”

——1876年太常寺卿陈兰彬奏书

材料三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成立了福新面粉公司,与他们之前在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后更名茂新面粉公司),两个公司共有12个厂,每昼夜生产面粉96万多包,拥有的资本占全国私营面粉厂总资本的305%,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企业集团。1915年荣氏兄弟又投资创办了中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

——摘编自《中国民族工商业百年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江南苏州一带的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产生的影响?这类企业和材料一中“机户”在生产方式上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在1912-1922年间得到较快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
2020-08-3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969,《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该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旨在
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B.促进五四运动爆发
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
2020-08-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1912年到1916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多达86项,主要包括简化民间企业的注册手续、对新办企业实行保息政策等六大方面的内容。北洋政府的这些举措
A.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潮流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9 .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
A.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生产技术水平低D.产业结构不合理
1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这种现象说明
A.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B.主要在知识阶层传播
C.“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D.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西方化
2020-04-1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