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崇奢黜俭”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消费观,它反对过分节俭、壅积社会财富,主张积极消费和投资实业,通过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生产发展。“崇奢黜俭”一经出现便以其反传统的姿态显得格外“另类”,对这一消费观进行全面、科学助于我们了解“崇奢黜俭”消费观本身,也为我们探索近代消费观重构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线索。

——黄娟《“崇奢黜俭”思想与近代消费观的重构》

结合所给材料以及所学相关知识,就“崇奢黜俭”提出你的看法或认识,并对你的看法或认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有力,逻辑清晰,语言严谨)
2024-05-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余注全力于铁路政策,以谋发达民生。黄克强抵京后,主张政党内阁,调和各派意见,袁总统均甚赞成。余出京时,邀国务员加入国民党之议始起。今阅报,国务员已入加本党。是今日内阁,已为国民党内阁,民党与政府之调和,可谓跻于成功。嗣后国民党同志,当以全力赞助政府及袁总统。袁总统既赞成吾党党纲及主义,则吾党愈当出全力赞助之也,建设前途,于此望之矣。今日合六党成一国民党,其功与南北统一同。故宜以谋国家之公见为前提,不可一党之私见相争,应一心一德,以图进行。

——选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孙中山全集》目录摘编

①复袁世凯电(一九一二年一月二日)

②祝参议院开院文(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③咨参议院议决国务员官制文(一九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④在上海国民党欢迎会的演说(一九一二年十月六日)

⑤致上海革命党人电(一九一六年一月十三日)

⑥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函(一九二四年四月四日)

⑦复北京各团体联合会电(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内容应属于材料二目录摘编中的(写出序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主张。
2024-04-08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绅商及近代绅商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明清徽州绅商往往是由商向绅的单向流动,他们“绅商”身份的获得主要遵循这样的途径:先是经商牟利,获取“商”的身份和利益,再以所获利益进行捐纳或捐输,获取“绅”的身份,从而实现由“商”向“绅商”身份的转化。绅士并不拥有实际的政治权力,对于士绅来说,“绅权”的获得与地方民众的认可关系甚大。因此,对于明清徽州绅商来说,通过捐纳或捐输,他们仅仅获得了“绅”的名头,此外他们还必须积极参与地方公益活动,以树立自己的权威。近代以后,商会的建立使“绅商阶层”得以在合法形式下迅速团聚,开始突破同乡、同业的狭隘范围,进而联袂、组合到一个区域性的商界共同体中。凭借商会这个平台,绅商的权威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由绅而商”则意味着部分绅商的实际影响力来自官场。

——摘编自梁仁志《明清徽州的绅商——兼谈明清绅商和近代绅商之不同》

材料二   绅商阶层出现是绅与商相互渗透、对流的结果,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这一介于官与商、封建特权与近代资本之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既能够迎合传统官本位社会的流风余响,又能够适应西方商品经济的挑战,因此成为传统官本位社会向近代工商社会转变的一个桥梁,多少缓和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带来的冲突。

——摘编自金桂兰《近代绅商阶层产生的文化渊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徽州绅商和近代绅商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绅商的历史影响。
2024-04-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示意图。这表明沪宁杭地区(     
A.是西方资本输出的主要地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C.是实业救国思潮的发源地D.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国初年全国人口在3亿至4亿之间,90%是农业人口,人均可耕土地平均只有3亩,新式工业人口不过二百万。大量的流民和过剩人口,使得“军阀杆子一树,一下子就可以集中几万人、十几万人”。这说明,这一时期(       

A.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B.经济落后影响政治局面
C.军阀混战阻碍现代化D.农民起义有一定合理性
2024-03-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16年9月,国务总理段祺瑞在呈总统黎元洪的文中称:“文华武英各殿所陈列之古物,均系清室私产,共七十余万件……本拟由政府备价收归国有。”由于财力紧缺,民国政府不能当即支付购买款项,这些古物被当作民国借自清室的债款,直到民国财力允许彻底支付时为止。这从侧面反映出(       
A.府院矛盾已经显露B.民国主权的不完整
C.民国财政异常紧张D.清室虽亡影响犹在
2024-03-24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7 . 1914年以后,火柴进口不断下降,1923年的进口量只有战前的8%左右,尤其是以往进口量最大的日本火柴,1923年的进口量还不到1919年的3%。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A.中国火柴工业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B.五四运动推动了火柴进口量锐减
C.辛亥革命直接促成火柴工业的发展D.国产火柴品质高于外国进口火柴
8 . 1926年召开的法权会议是北洋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撤废治外法权的一次尝试。会上北洋外交家主张撤废治外法权这一严重伤害中国主权的外人特权。虽然未能实现撤废治外法权的初衷,但确立的一些涉外原则,也为后来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法理基础。这表明(     
A.近代主权意识萌发B.北洋政府具有国际法视野
C.外交自主权的实现D.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
9 . 1919年孙中山在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到,在未来二十年到四十年时间里,中国将有极好的发展机会,要组织国际银行团来中国投资,利用国际力量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的提出是(       
A.革命党人自强道路的探索B.民权主义理论的具体实践
C.国人求富求强梦想的体现D.民国政府兴办实业的方案
10 . 有学者写道:走在民国初年的大街上,就好像闯入了一个混乱的多维时空:有穿长袍马褂的,有穿西装革履的,有穿中山装和旗袍的,偶尔还有腰配宝剑、头顶方巾,穿明代古装的和穿春秋时期孔子衽装的……。民国初年街头服饰的混搭,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A.封建守旧势力依然十分强大B.民众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解放
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D.社会变革时期各类思潮并存
2024-03-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