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2022·江苏南通·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汹涌的“孔家店”的舆论氛图里,梁漱溟不赞同陈独秀等人提出的无条件吸收西方民主与科学的主张,而是重新举起“仁”的大旗,大力赞扬儒家的“直觉人生”,批评西方的“理智人生”和“功利人生”。这表明梁漱溟
A.继承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B.力图发掘儒学的现代价值
C.揭示中西文化的优劣之分D.否定西方民主科学的主张
2022-04-16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C.平等思潮影响广泛D.封建伦理受到冲击
2023-01-12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规划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西化B.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C.都反对西方文明D.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0年,陈独秀在《对于时局之我见》中提到:“吾党对于法律的态度,既不像法律家那样迷信它,也不像无政府党根本排斥它;我们希望……终久有社会党的立法、劳动者的国家出现的一日。”这反映了
A.资产阶级激进派践行民主理念B.早期社会主义者具有法治追求
C.中国共产党以健全法制为宗旨D.启蒙思想对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演变,不同的学者各有其看法。有学者提出,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潮演进的主流;有学者把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比作一幅思潮蜂起、波澜壮阅的历史图卷;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发展,始终是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有学者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贯到底的系人心弦的巨大思潮,是近代中国各种进步社会思潮的原动力。

——据吴雁南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


围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选择材料中某一看法或者自行提出一个看法,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6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向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等六项希望。这些希望产生的政治基础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的发生
C.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D.启蒙运动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创办白话文刊物的潮流,仅1919年一年,中国就出现了400种以上的白话报,1920年3月,教育部要求小学各年级一律废除文言教科书。白话文的应用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B.白话报刊已成主流
C.书写语言大众化的转型D.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国启蒙思想家对戊戌维新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流产进行思考,认为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由此,他们提出了改造国民性这个任务。此后他们
A.建立了中国共产党B.发动了国民大革命
C.提出扶清灭洋思想D.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2022-03-21更新 | 264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1902年前后,梁启超大量撰文,号召开展国民性改造运动,培养“新民”。此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吸收了该思想,认为“造因之道,首在树人”,只有培养没有劣根性的新青年才能救中国。这表明梁启超的主张
A.推动了新式大学的创办B.启迪了新文化运动
C.反思了辛亥革命的教训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0 . 在近代中国,“他们在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寻求‘御夷之方’,开始瞩目外在世界,并意识到需要‘欧风美雨’的洗礼,因而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材料中的“他们”(     
A.倡导中体西用,要求废除科举制度B.受到西学影响,力图维护传统秩序
C.宣扬西方宪政,吸纳西方自然科学D.鼓吹西方文化,积极倡导民主科学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