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51次组卷 | 10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份学业水平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开始走向创新之路,设计师们继承传统服装简洁流畅、宽松 飘逸的特点,又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故而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这反映了(       )
A.西学东渐的发展B.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
C.西方文化的侵略D.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
3 .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2-12-11更新 | 33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  )
每5年机器和工具年平均进口值 (单位:1 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 956

118

0.74

1917~1921

39 269

798

2.03

1922~1926

43 074

390

0.91

1927~1931

55 192

998

1.81


A.农业传统技术占主导地位B.农民购买力有较大提升
C.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D.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应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2020-05-10更新 | 308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暑假收心检测历史试题
6 .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2019-01-30更新 | 1898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致以辛亥革命为界分为晚清新政时期和民国时期。1896--1911年间,仅上海一地,就成立了100多家出版机构。从1900至1911年间,我国共译书籍1599种。这些翻译书籍,译自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成其他话种,而以日文居多。此时期的译著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由于晚清教育体制的一系列变化,以出版新式教科书为主的出版机构也大量出现。晚清在上海、汉口等地,通俗文化以它鲜明的大众性也迅速崛起,故以出版小说为主的出版机构这时也蔚为可观。在1905年前后,民营出版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出现和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双峰。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二
出版机构成立时间创办时资本额改组时间改组时资本额责任形式
中华书局19122500019131000000有限
大东书局191630000019241000000有限
世界书局1917不详19212500有限
开明书局19265000192950000有限

——摘编自宋原放等《中国出版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出版业的发展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出版业的变化。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出版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018-03-0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历史试题
8 .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2017-07-18更新 | 4149次组卷 | 9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自1894年以后到1913年的二十年间,进口机纱加强了攻势,除印纱外,还有日纱,且国内近代纱厂兴起,产量已占进口纱的62.5%,这对棉农纺织户的自纺纱起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以上现象说明
A.列强在华设厂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
C.“纺织分离”体现传统经济解体
D.“男耕女织”模式受到内外夹击
10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甲: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