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陈独秀曾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这主要表明陈独秀主张(     
A.学习西方,推行民主B.变革社会,推崇西学
C.发展教育,弘扬科学D.革故鼎新,东西融合
2024-02-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反对孔子的偶像地位以及定儒教为一尊的形式,实现了孔子的真正平民化,恢复了孔子在历史上的诸子学地位,为改造儒家思想提供了前提;新文化运动大规模引进西方文化,使儒家思想获得了发展的新动力。该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肯定封建伦理纲常B.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D.有利于儒学的现代化转型
2023-12-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该作者应该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胡适D.鲁迅
2023-02-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4 . 在《孔乙己》中,鲁迅通过对受封建文化毒害的知识分子的刻画,深刻揭露讽刺了腐朽的封建八股教条和封建教育,又借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制度统治下的炎凉世态。鲁迅的《孔乙己》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A.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B.倡导民主科学
C.批判封建礼教D.反对西方文化
2023-01-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魏源、徐继畲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政治”之“遗意”。洋务运动期间,介绍西方议会政治、民主政治的著作逐渐增多,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些洋务知识分子或早期维新思想家还主张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二   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文化启蒙运动内容的变化更替和丰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摘编自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并分析产生这种认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写道:“对于习俗传下来的制度习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对于古代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吗?’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吗?’”据此可知,胡适意在强调(        
A.全盘接受西方近代的思想文明B.结合本国的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C.发扬民主科学精神并否定传统D.在中国进行思想革命的必要性
2023-01-04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7 .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分子群像中,“相约建党”的陈独秀与李大钊,是展现知识分子走向20世纪激进革命的绝对主角;胡适则代表了反对“救亡压倒启蒙”的精英声音;辜鸿铭、林纾则是代表了保守复古一派。这反映出当时(     
A.西方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新文化运动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D.知识分子对挽救危局的不同探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统计,资产阶级的杂志《建设》在1919年8月至1920年4月的半年时间里共刊登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文章约20余篇。受孙中山和国民党指导与经济支持的《星期评论》,在1919年6月到1920年6月的一年时间里刊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50余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改变
B.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趋同
C.思想解放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某学者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在此,该学者强调前期新文化运动(     
A.使国家的面貌为之一新B.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C.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D.倡导社会观念的变革
10 . 早在清末,中国部分先觉者就认识到欲打破“三纲”,必须实行家庭革命。只有脱离家庭之羁绊,才有争取自由国民的前提;只有家庭革命,才能打破旧道德的基础,建立新道德的轨范;只有家庭革命,才会有“个人”的发现。由此可知,这些先觉者(     
A.追求个人独立、个性解放B.主张打破家庭对个人的束缚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