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3)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若干人物的思想主张

时间人物主张
19世纪40年代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9世纪50年代洪秀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皆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0世纪初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0世纪初陈独秀拥护.德先生,,必须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赛先生,,必须反旧艺术、旧宗教。只有拥护.德先生,.赛先生,,才能救中国

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人物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五四时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的西方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摘编自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1-22高三上·山东菏泽·期末
名校
4 . 明国时期影响比较大的中西医之争发生过四次:1920年余云蚰与杜亚泉的争论;1929年废止医案的争论;1934年发生在《大公报》《独立评论》上的“所谓国医的问题”的争论;1941年国民政府参政会上的傅斯年、孔庚争论。下表为部分名人在论战中发表的主要观点。
任务论战中发表的观点
余云岫
(1929年)
“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选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此乃国家大计,非区区主奴之见也。”
傅斯年
(1934年)
“只有中医、西医之争,真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无所不至!以开了四十年学校的结果,中医还成问题!受了新式教育的人,还在那里听中医的五行、六气等等胡说!……到今天还在那里争着中医、西医,岂不使全世界人觉得中国人另是人类之一种!办了四十年学校不能脱离这个中世纪的阶段,岂不使人觉得教育的前途仍是枉然!”
孔庚等中医药界人士
(1941年)
“一曰民族主义,西医主张废置中医中药,尽改西医西药,使我全民民族之生命,操于西医西药之手,此亡族主义也。二曰民权主义,西医以极少数之意见,乃处心积虑,利用时机,欲以压迫数百万之中医界,不顾民权,莫此为甚。三曰民生主义,吾国业国医国药者数百万人,西医竟欲尽以西医西药养其席,招致外宾,为座上客,挥使同胞无啖饭地,民生主义之谓何!”

——据邓文初《“失语”的中医-——民国时期中西医论争的话语分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2-01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重点01中医-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0·北京朝阳·一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金龙蜕皮”

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力主“废除中医”不啻平地惊雷。一批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对中医发声:

“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中医药应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严复)”;“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陈独秀)”;“中医是一门手艺,没有客观的凭准(梁漱溟)”;“中国现在最可怕、最可恨、最可使人气短的事不是匪患,不是外患,而应是所谓西医中医之争。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不如此,便对不住我受的教育(傅斯年)”“中医中药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鲁迅)”“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毫无学理,不足为法(胡适)”!

1929年2月23日国民政府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规划在50年内让中医消亡。“废止中医”已经不止为一场民间运动。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历史上“废止中医”运动。(要求: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
2020-04-15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点01中医-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在“实业救国”“科学建国”思潮的推动下,留学美欧的青年学子大多选择学习机械工程、采矿冶炼等专业,走上“科学救国”之路。留美学界先后创立中国科学社(1915)、中国工程学会(1922)等科学学会,创办《科学》期刊,大力倡导科学救国。1915年《科学》杂志在发刊词中,全面论述了科学的强大威力,旗帜鲜明地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这一看法,正切合了文化革命与文化建设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以《新青年》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先导。与此同时,随着欧战的爆发,特别是大战显示的巨大破坏力,微博也使得部分国人对西方文明、对科学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国内知识界逐渐形成一个质疑科学功用与价值的“反科学”思潮。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明,是战争的“罪魁祸首”,所谓“欧洲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肉看”(严复,1918)。对此,中国科学社创办人任鸿隽指出,微博在充分享受科学益处的西方,“科学在性质上、组织上,皆有扩充之势,无畏缩之兆”。1924年《科学》杂志发表社论指出,“科学之为科学,自有其本身之价值,不因物质文明之有无而增减。……人自无良,何预科学,因噎废食,窃为国人所不取也”。

——摘编自张剑《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救国”的争论进行评述。(要求:提出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
(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此观点,并分析宋代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中国文字,迟早必废。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
——摘编自陈独秀、钱玄同言论《新青年》(1918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陈独秀的共同主张,并简要予以评析。
2013·江西新余·二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对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史学界多有研究。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见图示)

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地位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角度广泛,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