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图是马星驰在1919年发表的漫画,名为《玩弄于股掌之上》,该图反映出(       

A.德国试图强占中国山东B.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
C.国际联盟偏袒日本侵华D.反日爱国运动兴盛背景
2024-01-02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届高三1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五四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     
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3 .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国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为此,五四运动提出了(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
C.“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D.“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
4 . 下表为武汉工人运动的部分史实。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     

时间

工人运动史实

1913年6月

汉阳兵工厂全厂工人举行罢工,抗议总办刘庆恩变相克扣工资,迫使黎元洪将刘庆恩撤职

1919年2月

汉口扬子机器厂工人罢工,反对厂方制定工人必须缴纳银元作保的规定,双方发生冲突,互有死伤。厂方与工人协商后,恢复生产
A.彰显了民族主义特色B.逐步从自发走向自觉
C.具有明显的政治诉求D.为革命转型积蓄力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9年5月底,陈独秀发文,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的体现,并提议“平民”以“强力发挥民主政治的精神”来“征服政府”。恽代英认为五四运动“可使平民注意政局之腐败,而生不满现再之思想,为革新之动机”。这些评价深刻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B.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统治
C.对民众觉悟的深刻影响D.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2022-10-28更新 | 1068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五四前后,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比如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改造联合会、讲学社、新教育促进会、平民教育演讲团、工学会、新民学会等等众多新式的进步社团;同时,还出现了比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湘江评论》《女界钟》《少年中国》等形式多样的新期刊。这一现象表明(       
A.反帝反封建成为国人共识B.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C.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D.思想界呈空前活跃局面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1912—1919年,北洋政府的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五四运动前,民主科学推动着人们思想不断更新。1917117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19195月,外交交涉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五四风雷的到来。……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孔雀《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1-04-20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某学者认为,“五四”之后涌现的高潮,并非是爱国救亡,而是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的社会改造。“无中生有地造社会”,在国家之外建一个自发自主的、有组织的社会,成为20世纪20年代初知识分子的共识。这说明互四运动
A.重新构建了社会核心价值观B.激发了国民责任意识
C.迎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D.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9 .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出五四运动
A.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废除了列强的在华特权
D.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10 .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018-06-09更新 | 12600次组卷 | 151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