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某次活动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同俄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次活动可能是(     
A.八七会议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古田会议
2024-02-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2023-09-13更新 | 411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毛坦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据此可知,该时期毛泽东形成的革命思想是(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工农武装割据
C.以城市为中心思想D.开展工人运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


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一个角度,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角度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并说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哪些准备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思想?指出“江西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政府指定四大银行为官方货币的法定发行机构。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部长除同时担任中央银行总裁外,还以其家族的名义先后创办、接收了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四明银行、山西裕华银行等金融机构。材料可用于研究(     
A.国民党专制统治B.官僚资本的膨胀
C.关税主权的收回D.民族工业的振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B.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了阻扰
C.农民运动的影响小于工人运动D.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
2022-05-29更新 | 310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农民阶级的需要
C.马列主义革命理论D.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2022-01-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晚清政府至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都曾进行过度量衡改革,均因种种原因而无果。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局势暂时稳定,统一度量衡工作又被提上重要议程。制定合理可行的标准制是度量衡划一顺利实施的前提。许多专家学者经慎重权衡,确定万国公制为度量衡标准制。学者吴承洛拟定新制的基本原则:一、应有最准确而不易变化之标准;二、应合世界大同为国际上互谋便利;三、应近于民间习惯;四、应便于科学输进。依此标准制定的“一二三”市制(即1公升=1市升;1公斤=2市斤;1公尺=3市尺)也应运而生。一、二、三,数字简单,便于民众记忆。该制实现了两制的简便换算,为国际计量知识体系在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它过分迁就于中国传统习俗。

——摘编自吴森《民国时期度量衡制度改革:“一二三”市用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一二三”市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一二三”市制的影响。
10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法规中一度禁止土地租佃,致使政府公地、红军公田、老幼病疾家庭土地难以讲作的问题凸显出来。在后来的实践中,根据地逐步放开对土地租佃的限制,并最终确立了租佃相对自由原则。这
A.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丰富了土地革命的内容
C.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