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A.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2024-01-27更新 | 23次组卷 | 5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面对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角度尝试挽救危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企业分布图》(部分)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究竟该走向何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国的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践中明确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毛泽东等人认识到坚持革命武装以及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与此同时,许多根据地都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仅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1930年前后,解决了50多个区、5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60多万人得到了土地。20世纪30年代以来,红色政权建设比以前更加有条不紊,内容更加全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刘孝连《浅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1)材料一所示企业反映的“新政”背景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新政”对近代中国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具体体现。结合所学,说明在“孙中山开始的”这次革命中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成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023-05-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926—1927年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500

27.3

促成当时农运地域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军事环境的变化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中共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2023-02-02更新 | 93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限关”的同时,明朝中后期、清朝中前期,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北部长城一带至辽东地区,形成经济繁荣、华夷杂处的边境社会。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开原、抚顺等地相继开放“互市”,最终形成内地—边境——朝鲜——日本——东南亚的庞大贸易网络。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施行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材料二   1   进口商品数据表(1913-1936年)   单位:%

品种
1913191619201925192819311936
牲畜
0.1***0.1**
饮料和食物总数
18.122.511.523.322.522.611
未制成3.671.17.16.110.84.8
已制成14.515.510.416.216.411.86.2

原料

5.37.79.315.413.921.713.4
半制成品
26.726.230.721.820.119.722.3
制成品
40.440.54738.141.934.444.2
其他**
9.43.11.51.41.51.69.1
合计
100100100100100100100

注:*不足0.05%,**1917年前主要是鸦片,其后主要是军火。

资料   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

2   出口商品数据表(1913-1936年)   单位:%

品种
1913191619201025192819311936
牲畜
1.701.1010.50.40.7*
饮料和食物总数
17.4016.9020.613.915.71524.7
未制成4.102.408.94.55.14.3**
已制成13.3014.5011.79.410.610.7**
原料
29.1024.7023.931.335.437.735.8
半制成品
38.7043.2037.538.934.832.523.2
制成品
12.2011.0014.613.813.313.616.3
其他
0.903.102.41.60.40.50
合计
100100100100100100100

注:*已经包括在其他类别中,**未分列。

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

——摘编自董智永《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和清朝中前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展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一做法旨在(     
A.推动资本主主义发展B.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C.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弱化中共在农村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如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2-08-26更新 | 463次组卷 | 73卷引用:安徽省阜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中任选两个史实,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其发展过程并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明确列出所选史实,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决议否定了博古的报告,认为其报告基本上是错误的,并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红军在主观上、客观上均具备粉碎第五次反“围剿”的条件,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此决议应出现在
A.北伐战争中B.中共一大上C.遵义会议上D.南昌起义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对统治
C.实现了工农红军的战略大转移D.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铿锵有力、重若千钧,激起广泛共鸣。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文艺界应以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以更加丰富的文艺作品,展现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血脉,是让更多人发现历史、传承精神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张砥《用厚重的作品传扬共和国的红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任选一个你认为可以承载“共和国红色基因”的遗址,并说明理由。(要求:史实明确,理由充分。红色基因可以体现在红色故事、红色事迹、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等方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