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29~1931年,日本外贸缩减50%,工业产值下降67.5%,失业人数达到300万。这引起了日本社会动荡,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农民和工人运动不断。为此,日本(     
A.发动侵华战争转嫁国内矛盾B.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C.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侵略方针D.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 . 历史图表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是1910—1949年近代中国出版期刊创刊年代分布图。下列对下图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北洋军阀时期报刊业开始萌芽B.国共两党日益重视报刊业发展
C.抗日救国思潮促进报刊业发展D.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业急速衰落
3 .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结果或影响

1894—1895年

甲午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898年

参加瓜分中国狂潮

划福建为其势力范围

1900—1901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③________________

1904—1905年

挑起日俄战争

把中国东北南部变成其势力范围

①________

提出“二十一条”

强迫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1928年

阻挠国民政府北伐

制造“济南惨案”

1931年

②________

占领东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1932年

制造一二八事变

侵占上海

1935年

制造华北事变

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1937—1945年

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完成①②③处内容。
(2)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为表格拟定一个题目。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世凯继承历代修史惯例,于1914年开设清史馆,馆中执笔者多数是清朝遗老,他们对清末革命运动或不予记载或视为乱臣贼子,且自民国以后只用干支纪年,1927年至1928年,经张作霖拨款,《清史稿》陆续刊印。1930年,国民政府宣布禁止销售《清史稿》。

——摘编自王钟翰《清史稿说略》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学界围绕《清史稿》展开讨论。1931年,孟森批评《清史稿》缺漏“建州卫”,指出清朝先世为建州卫,与明朝存在附属关系。力图历史地论证东三省的归属。1934年,容庚认为历代史书多有舛误,国民政府却唯独禁售《清史稿》,即使与古代专制朝廷相比,也是缺乏度量的。

——摘编自周海建《南京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审查及其社会因应》

材料三   20世纪,有部分研究中国历史的日本、美国学者先后提出元、清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与以往汉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存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异。这在中国史学界引发轩然大波,质疑之声四起。2002年,为了编写一部体现时代精神的大型清史,国家决定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集全国清史学界之力,开启新编《清史》工程,全书计划3000万字,共计92卷。

——摘编自王俊义《郭影秋与清史研究和清史编纂》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所持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的角度分别对孟森和容庚的观点进行解释。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新编《清史》的意义。
2023-03-29更新 | 46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十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38年11月,毛泽东指出:“人民要求政府满足自己的政治经济要求,同时给政府以一切可能的利于抗日的援助;工人要求厂主改良待遇,同时积极作工以利于抗日;地主应该减租减息,同时农民应该交租交息,团结对外”。“让步和帮助都应该是积极的“主要是为了(     
A.推动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现B.发动人民加入到民族战争
C.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D.打击封建主义与官僚主义
2023-03-18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情信息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5年7月,清华大学召开学生大会,通过了“爱国有心,救亡乏术”的决议,提醒学生不要“受人利用”,对上街游行的主张不做任何表示。同年12月,听闻“冀察政务委员会”即将成立.清华学生再次开会,通过了“通电全国,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的决议”,并决定联络北平各校同学参加学联组织的请愿。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救国热情B.国民政府采取对日退让政策
C.进步学生受到共产党的感召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23-02-21更新 | 42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大革命失败后,随着作为“人民”重要组成部分的“资产阶级”叛变革命,中共革命主体的表述词之一“人民”一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件中几乎消失。1935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开始大范围使用“人民”一词。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努力维护同国民党的关系B.致力于完善民主理论
C.积极推动民族抗战的建设D.团结了敌后抗战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3年,长城抗战后,中日签订《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该协定(     
A.导致“不抵抗政策”的出笼B.为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打开方便之门
C.迫使中国军队撤出华北地区D.成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导火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军旅歌曲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历史,传承着民族记忆。“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上述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C.日军进犯察哈尔等地D.东北人民的武装抗日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