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尖锐起来,全国民众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全国各方面纷纷发出通电,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改革内政,实行民主政治。而国民党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各派纷争不休,继续对内消灭异己,压迫群众;对外实行不抵抗政策,造成东北沦陷。与之相对,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宣布“对日战争”,提出了“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战略任务,开展群众性的反日反帝反国民党的斗争。共产党的举动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各个阶层把救亡振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各根据地在革命过程中制定和颁布的施政纲领、土地法规及其他法律、法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此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参照共产国际的建议,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于1931年11月制定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摘编自张兆平、吕治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产生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参加1954年宪法讨论的人数有1.5亿人次,这次宪法讨论历时3 个月,征求了 100 多万条意见。直到今天,这组数据听来依然让人震撼。1954年宪法的制宪理念、制宪内容与制宪过程以民主原则为基础,反映了民主的基本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宪法第二条的上述规定,在根本法意义上确认了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明确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规定人民实现权力的各种形式和具体保障制度,如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方制度等。

——摘编自席锋宇《聚焦首个国家宪法日:五四宪法至今仍闪烁耀眼光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1954年宪法颁布的相似意义。
2024-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力收买汉奸,鼓动“防共自治运动”,制造了一系列事件。主要包括“河北事件”“张北事件”“香河事件”“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等。这一系列事件(     
A.表明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B.提升了华北军民敌后抗战必胜的信心
C.致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表明日本在沦陷区实行“以华治华”政策
3 .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     
A.确立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B.得到社会各阶级的全部认可
C.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D.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 . 西安事变发生后,西北抗日联军的机关报《解放日报》(西安版)陆续发表文章表示关注。据此可知,《解放日报》(     
日期头条新闻标题
12月20日《拥扩张杨救亡主张,胡宗南军骑兵团全部反正》
12月23日《青岛市十万纱厂工人响应张杨》
12月25日《胡宗南关麟徵黄杰等,联名电张杨同情抗日》
A.注重调动群众的抗日热情B.肯定了西安事变具有正义性
C.阐述了国共合作的紧迫性D.代表了国民政府的基本立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5年年初,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态度似可渐缓和,或有交还东北主权之可能。”6月1日写道:“倭寇强横,非可理喻,未到最后关头,当忍耐之。”6月8日写道:“倭寇进逼益急而此心泰然,乃决心至最后时与之一战,非此不能图存,战则尚有一线之希望,但万一之转机与万分之忍耐则仍需慎重也。”三段日记说明蒋介石(     
A.已经下定抗日决心B.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C.在战与退之间摇摆D.对日态度日趋强硬
2022-05-24更新 | 44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36年5月5日,毛泽东在通电中说:苏维埃中央政府与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保存国防实力,以便利于迅速执行抗日战争,为了坚决履行我们屡次向国人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我们愿意在一个月内与所有一切进攻抗日红军的武装队伍实行停战议和,以达到一致抗日的目的。这一通电(       
A.反映出三大红军主力准备北上抗日B.反映了共产党国内政策的成熟
C.直接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直接推动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022-04-24更新 | 45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936年5月16日,蒋介石在南京高级行政人员会议上说:“可以说,现在我们国家的危险,比两年以前要减少许多,国家危险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敌人的破绽与世界的纠纷一天比一天显露与深刻化。”由此可知,蒋介石
A.对国际局势有较为理性的认知B.未能客观分析中国面临的形势
C.坚持全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华D.有信心解决中日间的尖锐分歧
2022-03-16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8 .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中国的抗战是场艰苦的持久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可知此次会议
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阐明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C.表明国共两党抗战思想走向统一D.标志着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9 .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它反映了当时的国民政府
A.试图消弱四川地方军阀的实力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C.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对日作战准备
D.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2021-09-28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这表明当时
A.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B.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
C.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D.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