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     
A.确立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B.得到社会各阶级的全部认可
C.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D.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 . 20世纪30年代,《救国军歌》《自卫歌》《抗敌歌》《民族解放》交响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歌曲在中国城乡广为流传。这一现象( )
A.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B.瓦解了日军的战斗力量
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加剧了国共两党的摩擦
3 . 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在苏维埃的红旗之下,一致起来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彻底争得中国民族真正的独立与解放”。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坚决维护民族利益B.实现了战略重心转移
C.力促国共合作抗日D.开启了革命的新道路
4 . 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与阎、冯、桂等地方势力的战争使得兵祸延及中南、华北数省;随后对江西、福建等地红军的大肆“围剿”致使半个中国弥漫于硝烟战火中;1931年8月长江流域的水灾使16省顿成泽国,7000万灾民无以为生;1931年9月,日本占领东三省,制造了伪“满洲国”。这说明
A.背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南京国民政府失去了合法性
B.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任重道远
C.始于美国的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东亚地区各种矛盾
D.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祸国殃民
2022-05-1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文科)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1年秋,南开大学编印了大,中,女,小四学部通用教材《东北地理教本》,包括地理、行政、交通、富源、工业、商业、辽东半岛日本租借地、中东铁路公司与南满铁路公司、东北与国际之关系等15章。同时将东北研究会工作及计划、国内外研究东北各机构概况作为附录。这一做法(  )
A.推动全民族抗战的进程B.揭露日本侵占东北的罪行
C.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7 . 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时间1932年1936年1940年1940年1944年
书名《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民族英雄评传》系列《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民族英雄诗话》《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8 .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提出:“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不论他们的党派、信仰、性别、职业、年龄有如何的不同,都应该联合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国民党而血战!”这表明
A.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B.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
C.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D.中共正式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9 . 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的惨状,创作出《松花江上》。歌中唱到:“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导致东北人民流浪关内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沦陷
10 . 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厂,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一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我国严重不合理的工业布局B.为剿灭长征中的红军提供军事帮助
C.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做积极准备D.帮助东中部的企业实现战略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