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图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     
A.敌后战场的艰难处境B.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C.红军长征的重大意义D.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023-11-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的相关稿件。征稿活动由“梦想的中国”和“梦想的个人生活”两个主题构成,“梦想的中国”主题的来稿数量更大,内容也更为丰富。100余名知识分子参与投稿,当中不乏社会各界名流,如作家茅盾、老舍,画家徐悲鸿,国民党著名“左”派人物柳亚子等。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2758
教育2750
帝国主义2341
民族2170
日本1838
社会主义1320
世界大同1113
(“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2234
世界大战56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号”的片断观察(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认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坚决一致在争取工农革命胜利自求解放的利益之下,实行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斗争”。华北事变后又转而建议:“只有国共的重新合作,以及同全国各党派各界的总合作才能真正的救亡图存。”这反映了(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达到新高潮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形成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局面
2023-06-07更新 | 33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步日本帝国主义后尘,开始占领和分割中国。国家面临着被瓜分的险境。下列挽救民族危亡的国家探索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
①“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②“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③“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2022-05-02更新 | 1093次组卷 | 1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刊行时,以“新年特大号”为题,以丰子恺的画作(一个儿童在水盆里洗刷地球仪上中国版图部分的污垢)为封面。这寓意
A.提倡国货,抵制日货B.洗雪国耻以展现民族新貌
C.彻底革除社会陋俗D.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的期盼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年,共产国际面临新的国际形势,为适应这一变化,共产国际在当年7~8月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以确立新的战略和策略路线。65个党组织的5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季米特洛夫主持并在大会上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类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统一、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大会据此通过《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大会揭露了法西斯的阶级本质是极端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公开恐怖独裁,呼吁各国人民行动起来,反对法西斯,制止战争爆发,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派采取联合行动,实现工人阶级的统一,并联合其他民主阶层形成户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会议决定,鉴于国际影势日益复杂,各国具体体情况又被为不同,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组织的事务”。

——摘编白刘明翰、海恩忠《世界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七大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7 . 如图是1933年4月刊载于《红色中华》报的漫画,名为“国联与日本耍的把戏”,画面中左手夹着公文包的国联吞下了日本“占领”的刺刀。该漫画意在揭示
A.国民政府警惕日本扩张B.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C.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兴起D.国联已被日本完全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以下内容摘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方的两封电报∶"看来,关东军奉行的方针是在满铁沿线各地同时采取积极行动","这次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我凭良心,不能说'九一八'之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这两封电报表明
A.日本侵占东北蓄谋已久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缺乏反侵略的准备D.中国政府坚持抗战方针
9 . 下图所示,1933年2-5月,中国馆藏历史文物大迁徙:古文物馆2631箱,图书馆1415箱、文献馆3773箱秘书处5608箱又64包,共计13427箱又64包。此次文物迁徙
   
A.是文物免受战祸破坏的重要举措B.是改变中国文化格局的主动调整
C.弘扬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D.满足了新生活建设运动文化需求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官兵、民众组成抗日义勇军,他们在东北地区的抗战揭开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大规模的抗日义勇军斗争失败后,中共东北党组织积极筹备组建统一的抗日军队。1936210日,中共决定将所领导的东北抗日部队一律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并吸收其他抗日武装参加。自1936年初至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陆续编成11个军,兵力达2万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大肆入侵,将东北作为重要后方战略基地。由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抗击,日本关东军疲于应付,从而严重影响了日本“北进”苏联和“南进”太平洋的侵略计划。根据日伪统计数字,东北抗日联军与日伪军发生大小战斗66611次,消灭了18万日伪军,牵制了70多万日本关东军。

——摘编自王玉秀《东北抗日联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北抗日联军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