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2年,《国闻周报》在《我们的希望》一文中对南京政府表示“我们希望以对外的“镇静’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强硬态度来对外;我们希望以对外的‘涵养’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勇猛精神来对外”。这篇文章(     
A.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B.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
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东北地区的粮食贸易

材料   近代东北粮食贸易研究

时间概况
咸丰十年(1860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861年开始,以营口开埠通商为标志,东北的海外贸易兴盛开来。1873年,东北大豆在奥地利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参展,受到青睐,南洋国家对东北大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东北粮食贸易逐渐走向全面麦展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民国三年(1914年)大连逐步取代了营口,成为东北进出口商品的重要港口。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利用新兴的港口域市纷纷与东北展开贸易,东北粮食的贸易额呈阶梯状不断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例如油坊,火磨、烧锅等一些加工作坊开始出现在东北。而这些产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也带动着农产品贸易的多样化,粮食贸易走向成熟
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东北地区不止粮食贸易得到发展,其他商品贸易也逐渐发展至成熟。直至1931年,东北粮食的种植和农产品的生产,逐渐开始受限,粮食贸易的繁荣也逐渐消逝
选取表格中任意一个时段,从中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024-05-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六)历史试题
2024·广东茂名·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抗战文件,这主要说明(     
时间文件主要内容
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危害。
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红军愿意与之携手抗日救国,呼吁全体同胞总动员共同抗日。
1936年12月19日《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积极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国共两党根本矛盾已经消弭B.国民党对日本侵略实行消极政策
C.中国共产党坚定抗战的决心D.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2024-04-11更新 | 241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辽宁卷02)(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九一八事变后,以部分东北爱国官兵和警察为骨干,会同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民众,形成了遍及东北城乡的抗日义勇军队伍。他们发表通电,痛陈“我中华裔胄绝不甘作亡国之奴,宁可杀贼以致死,不委屈以求全”。这体现出东北人民(     
A.誓死捍卫东北家园的坚强决心B.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不满
C.希望得到其他省份群众的支持D.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
2024-03-27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图是温涛(1907—1950年)早期木刻连环画作品《她的觉醒》(部分)。“她”出身于贫困家庭,受尽摧残和凌辱。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上海人民奋起抗战,那少女由此觉醒,奔赴前线。该作品的宣传(     
      
                                               《她的觉醒》(部分)
A.推动了抗战艺术兴起B.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形成
C.有助于塑造民族精神D.促使女性开始真正觉醒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的相关稿件。征稿活动由“梦想的中国”和“梦想的个人生活”两个主题构成,“梦想的中国”主题的来稿数量更大,内容也更为丰富。100余名知识分子参与投稿,当中不乏社会各界名流,如作家茅盾、老舍,画家徐悲鸿,国民党著名“左”派人物柳亚子等。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2758
教育2750
帝国主义2341
民族2170
日本1838
社会主义1320
世界大同1113
(“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2234
世界大战56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号”的片断观察(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人民”一词逐渐上升为党的重要理论概念;大革命失败后,“人民”一词有被“群众”“民众”等取而代之之势;1935年后,中国共产党重新启用“人民”的概念,而且对“人民”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建构。这一变化(     
A.表明马克思主义已逐渐中国化
B.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密切相关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
D.体现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的不断扩大
2023-06-05更新 | 517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某一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毛泽东作出这一讲话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9 . 近代上海某报纸曾刊载文章《纪苏州一车夫》,文中写道:“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依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反映出,当时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盲目排外情绪高涨D.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0 . 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暂时扼制了自“五四”以来盛行的反思“国民性”和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势头。这体现了
A.国民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B.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C.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全民抗战D.激进民主思想回归理性主义
2022-05-27更新 | 50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