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39年12月9日,在某运动四周年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进行了规模盛大的活动,党的领导人强调这“是一个学生运动,是一个青年运动,是一个全国人民为团结抗战而举行的轰轰烈烈有着历史意义的运动!”这场运动的起因是(       
A.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B.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D.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2024-03-21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时局,有学者评述说:“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内政治问题中心的一环——停止内战——已经实现,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历史的潮流已不可逆转地向着实行团结抗战的阶段过渡了。”该学者评述的是(     
A.国联的国际共管方案B.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的发表
2023-11-13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图为英国漫画家大卫·罗于1935年夏创作的一幅作品,图中,身上标着“China”的人的一半身子已被一只身上标着“JapGrab”的老虎吞下,他拿手跟老虎比划着,标题为“好啦,我同意,不过只能吃到这里!”如果仔细看,图中右上角的树上还躲着一个人,身上写着“Foreign Interest”。对该漫画涵义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该作品创作的直接背景是“华北事变”
②作者讽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③该作品表明了作者对德日意结成轴心国的担忧
④作者通过该作品表达了对大国绥靖政策的不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10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为进步画家李可染在1938年创作的宣传画。与此画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纪念九一八 打回老家去!
A.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B.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在东北坚持抗战
C.该画作创作之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D.中美苏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归还中华民国
2023-10-3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10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认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坚决一致在争取工农革命胜利自求解放的利益之下,实行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斗争”。华北事变后又转而建议:“只有国共的重新合作,以及同全国各党派各界的总合作才能真正的救亡图存。”这反映了(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达到新高潮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形成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局面
2023-06-07更新 | 33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战争,“面临着亡国灭种还是继绝兴灭的抉择,近代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民族凝聚力取代离心力成为主流的局面。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大”。下列史实符合上述评论的是(   
①洛川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⑨1935年12月北平学生进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
③中共在东北、华北等地设置了行政区和军政委员会
④海外华侨陈嘉庚等人捐款捐物,数万华侨青年回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4-14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图为第六届全运会(1935年10月10至20日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开幕式上手举象征白山黑水的黑白旗列队行进的东北代表团。下列说法中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①本次全运会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成为全体中华儿女抵抗侵略的誓师大会
②为构建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一定作用
③彰显了实现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自决的决心
④对培育国人形成良好的现代体育观和体育模式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04-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8 . 叶圣陶《时势教育着我们》(1936年):“辛亥以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没有看报的习惯,现在可不同了。他们要忙里抽暇,看一看新近的报纸杂志,世界转变成什么样了,每一转变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哪项不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A.近代教育的发展B.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C.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D.民族资本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3年1月,中共发表宣言提出:“在下列条件之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

(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

(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

中国共产党的上述主张(       

A.适应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变化B.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
C.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推动了工农红军改编
2023-03-26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地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3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全国各地,从上海到北京,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与日人进行交易的杯葛(Boycott的音译,意为‘抵制’)运动。”这一局面最有可能发生于(     
A.1915年B.1931年C.1935年D.1937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