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 . 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这一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
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3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剥夺了一切剥削阶级的参政权力;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求
C.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D.表明国共关系从对峙走向了缓和
4 . 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指出: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占领东三省,不过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计划之更进一步的实现。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必须在拥护苏联的根本任务之下,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
A.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B.坚持右倾机会主义的方针路线
C.斗争策略中出现“左”倾错误D.主张抗击日本侵略为根本任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爆发的革命引起了欧洲其他专制国家统治者的恐慌。1792年的春天,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的联军,在莱茵河畔集结,随后法国对敌宣战。起初,由于法国的军官大都出身旧贵族,因此督战不力,甚至临阵叛变,国王路易十六也暗中与外国势力串通,导致法军节节失利。在这危急关头,立法会议发出号召,要求所有爱国者武装起来,共同保卫国家。法国人民组成了义勇军,从全国各地奔赴巴黎,紧接着来到前线作战。在马赛,一支500人的义勇军路高唱军歌,表现出了法国人民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这首军歌被称为《马赛曲》,并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

——摘编自李云晢编译《全球通史》

材料 ニ1934年,聂耳与田汉合作,为电影《桃李劫》创作了主题曲《毕业歌》。所有人都记得:电影故事聚焦了一个特别的时间——1931918日;主角就是高开校园的学生——一个时代的青年的缩影。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战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这首歌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毕业歌》唱到哪里,抗日救亡的运动就燃烧到哪里。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高唱《毕业歌》,走上街头,奔走呼号;1940年,18岁的饶平如唱着这首歌走进军校,他的父亲告诉他,“你要不去救国,也就没法救自己的家了”;1941年,17岁的张优唱着这首歌参加了新四军,他说:“我们都是一腔热血,这首歌警醒着我们、鼓励着我们”。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毕业歌》历久弥新,愈加嘹亮,成为一代代青年的青春必唱,更见证着他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

——摘编自新华社《追梦青年舞起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赛曲》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毕业歌》在抗日战争中和改革开放后对青年的影响。
(3)概括上述材料中跨越时空的两首歌曲共同的主旋律。
6 . “我对满蒙之权利如可真实地到我手,则以满蒙为根据……我大和民族之欲步武于亚细亚大陆者,握执满蒙利权乃其第一大关键也。”(出自《田中奏折》),日本为实现“第一大关键”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
7 . 1931年3月,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坦征四郎发表讲话,鼓吹占领满蒙的意义重大。他认为满蒙的资源很丰富,有若作为国防资源所必需的所有资源,是日本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地区。此材料可用于说明
A.九一八事变并非偶然的事件B.日本国力弱无力发动对外战争
C.日本已做好充分的侵华准备D.日本妄图推行“以华治华”政策
8 . 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现一批进步音乐家,其作品多采用进行曲的形式,有着雄劲的旋律和坚定的节奏,歌词中常常出现“长城”“热血”等文字意符,代表曲目《长城谣》被民众广为传唱。此类作品的出现反映了
A.西方文明在中国的普及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国共两党对峙斗争激烈D.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9 .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10 . 1933年10月10日,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开幕。开幕式上,流亡关内的东北沦陷区运动员组成东北代表队身穿孝服进入会场,顿时全场沸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还我河山”的口号响彻全场。这表明在当时
A.集体活动激励民族情感B.国民政府确定武装抗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