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

——摘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主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建设,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摘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指出梁启超与章太炎关于“中华民族”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复兴论”在当时盛行的意义。
2 . 20世纪30年代,《时代漫画》刊载了《东亚国际球战中华队员人选蠡测》(图)的漫画,并配以文字:“我国球员人才辈出……不过以前大都是国内球队的友谊练习,胜的固不足以言勇,败的也不能说是耻辱。现在呢,由自己练习进而到国际比赛了。”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从1至11:宋哲元 阎锡山 蒋中正 冯玉祥 韩复榘 李宗仁 何应钦 蒋光鼐 蔡廷锴 张学良 陈济棠
A.国民党全力围剿革命根据地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状况
C.人民企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D.中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
3 . 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 . 《申报》曾称红军“共匪”,对长征多用“逃窜”“西窜”字眼;后来称红军“共军”,使用“长征”等词。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抗日救亡运动推动
2021-12-04更新 | 252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这一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
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6 . 中国共产党曾在宣言中提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这一宣言的发表
A.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B.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推动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D.反映中国正式对日本法西斯宣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923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在向美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日军自己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并在事发地摆放了了几具着中国军服的尸体,其目的在于将破坏铁路的责任推给中国。中国还提供了一则证据:铁路被炸后,日本的正常进行并来受到影响。根告意在表明,如是中国军队所为、铁轨被炸后列车居然仍能通行,显然于理不通,事件根本是日军自己一手导演的。美国务卿史汀生虽然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已充分了解,但他与日本大使交谈的语气是十分温和的,未就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表达任何谴责或批评之语,仅是不痛不痒地表示希望双方停止敌对行为而已。

——摘编自耿密《“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侵华的反应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有预谋的侵略行为的依据,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对于九一八事变所持的态度。
2021-09-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8 .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这一呼吁
A.为红军长征胜利指明方向B.为国共两党合作准备条件
C.为抗战胜利赢得国际支持D.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2021-08-30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9 . 蒋介石在193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始终认定倭寇此时尚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一回转之途径也。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由此可见(  )
A.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B.国民政府对抗战早有准备
C.国共两党此时已摒弃前嫌D.蒋介石对日本太掉以轻心
2021-08-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
10 .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之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由此可知(  )
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既定方针
B.经济危机促使日本侵华
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021-08-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