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 . 民国初年,“省自治”和“联省自治”观念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甚为流行,有“新广州”“新湖南”“川人治川”之议。到了30年代,知识分子中引起热烈回响的观点则是“就是做梦也要做国家的梦,不要做思乡的梦”。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军阀混战影响国家统一
C.近代国家意识增强D.地方自治势力逐渐衰落
2021-06-08更新 | 654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这表明当时
A.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B.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
C.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D.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4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剥夺了一切剥削阶级的参政权力;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求
C.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D.表明国共关系从对峙走向了缓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自发组成了诸如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和反日总队、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抗日武装组织,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其主要由旧军政人员、土匪武装力量和农民秘密会社成员等组成。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初步确立B.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中共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D.抗日成为东北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2021-04-20更新 | 223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1932年1月21日,倾向于政府且颇有实力的报纸《天津大公报》在社论中提出:“政府应该开辟和平解决红军之路”,“在不暴动、不割据、不违法扰乱秩序的条件下,撤销禁止异党活动的禁令”。这一社论反映了当时
A.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B.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有所调整
7 . 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指出: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占领东三省,不过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计划之更进一步的实现。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必须在拥护苏联的根本任务之下,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
A.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B.坚持右倾机会主义的方针路线
C.斗争策略中出现“左”倾错误D.主张抗击日本侵略为根本任务
8 . 20世纪30年代,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领导的《解放日报》12月13日的头版大标题是:《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主题);八项主张要求全国采纳》;14日的头版头题是: 《全国一致主张抗日/各方派代表来陕》。相关事件的解决结果意味着
A.十年内战局面彻底结束B.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C.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主张D.共产党合法地位获得承认
9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掌握军政大权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0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重要活动,对以下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会议主要内容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7年2月9日《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A.中共不断纠正党内的右倾和“左”倾错误
B.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政策调整
C.民族危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中共在民族危机关头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